劉玲
【摘 要】本文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本人多年的基層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聽力障礙學生寫作能力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文中本人對聽障學生群體在寫作方面的弱勢體現及致力因素進行了簡單闡述。并據此提出了幾條本人認為相對比較可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希望本文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基層教師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聽力障礙;寫作能力
1聽力障礙學生群體在寫作方面的弱勢體現及致力因素
1.1聽力障礙學生群體在寫作方面的常見弱勢體現
做為一名擁有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的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我所面對的這群聽力障礙學生,相對同年齡階段的正常學生來說,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明顯的弱勢。以寫作為例,患有聽力障礙的學生通常會有以下幾種弱勢體現:①句子成分省略、殘缺。通過對本校學生的觀察,我發現,患有聽力障礙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如:“老師,餅干”,他們能說出主語和賓語的名詞部分,但謂語動詞通常會被錯誤應用或直接省略,而定語、狀語以及補語的應用就更加無從談起了。②成分顛倒。有一部分患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在表達上常出現成分顛倒的情況,比如我的學生時常會問我:“媽媽接我,什么時候?”這部分學生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愿,但語序顛倒。③關聯詞邏輯偏誤。首先,邏輯關系缺失。如:被“要么……要么”所連接的句子我們通常稱之為選擇復句,選擇復句前后兩個分句應分別陳述兩種不同的情況,而兩個分句之間需存在邏輯語義上的依存關系,而我們的學生因邏輯思維能力的發育比較遲滯,所以,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常會出現邏輯關系缺失的情況。其次,邏輯關系錯誤也是聽障學生在進行語言表達時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只有我生病了,才去上學。”被“只有……才”所連接的句子我們稱之為條件復句。條件復句中的兩個分句之間存在著條件與結果的關系,我們通常用第一個分句說明條件,第二個分句表明結果。即中有滿足第一分句中的條件,才會得出第二個分句當中的結果,那么,很顯然,前面的例子生病并不是上學的必要條件,所以邏輯關系錯誤。
1.2導致聽力障礙學生群體處于寫作弱勢的因素分析
患有聽力障礙的學生思維發育遲緩、滯后是導致其寫作能力弱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語言能力發育遲緩是是聽障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其寫作能力處于弱勢的重要因素。另外,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育滯后也是導致聽障學生處于寫作弱勢的重要原因。
2提高聽力障礙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2.1抓住聽障學生群體語言學習的黃金期
據權威科研報告顯示,兒童語言學習的黃金期為三歲之前,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口語發展的基礎上,書面語言的掌握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因此,家長及學校在面對一群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時,應及早對其進行相應的聽覺補償或聽覺重建,抓住其漢語言學習的黃金期,為提高其將來的寫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2.2創設情境并加強與健聽兒童的交往
做為一名基層特殊教育教師,我個人認為,在面對聽障兒童做聽力語言訓練的過程中,理解重于表達。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應盡量避免名詞的堆砌以及陳述句的過多應用,而是要設計適當的語境幫助孩子去理解,我們可以將某一特定詞語帶入完整的句子當中,并嘗試不斷豐富句了的成分。另外,我們也要盡可能多的為聽障學生提供更多與健全兒童交往的機會,語言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習得的,患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也應遵循這一客觀的發展規律。因此,在對聽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與康復的過程中,適時的為他們創造與正常兒童的交往環境,為聽障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生活素材的積累創造條件,自然也與其日后寫作能力的發展息息相關。
2.3注重聽障兒童的全面發展
據本人對周邊地區多所特殊教育學校針對聽障兒童的康復訓練課程的了解,我發現,有很多學校的康復訓練只停留在正音、字、詞及句子上,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康復與學習,使聽障兒童在理解和運用自發性語言的同時,同樣應該注重其認知、情感、個性、藝術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并達到以此來豐富聽障兒童人格、縮小其與健全孩子之間差距的最終目的,同時,也為其日后的學習與思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4重視作文教學,培養聽障兒童的寫作興趣
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講評時,基于聽障學生的特殊性,給予其更為細致的指導。其次,我認為,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從引導孩子會說完整通順的句子入手,逐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學會適時的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肯定,增強其自信心,為之后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其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呂伏帥,陳中建.順應聾生習作心理提高寫作能力[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0(01).
[2]張會文,鐘燕萍.培養高職聽障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