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摘要】 目的:探討綜合干預措施降低剖宮產切口感染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于筆者所在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患者200例,根據治療措施分為常規組和綜合干預組,每組100例。常規組為2016年1月前實施常規剖宮產手術治療的患者,綜合干預組為2016年1月后實施綜合干預措施治療的患者。比較兩組醫務人員對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掌握情況(包括剖宮產切口感染定義、影響因素、臨床表現、危害、預防方法、處理等),切口感染發生率及剖宮產手術時間。結果:綜合干預組婦產科醫務人員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評分為(95.22±2.23)分,高于常規組的(86.34±5.4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切口感染發生率為0、剖宮產手術時間為(53.22±6.34)min,分別低于常規組的4.00%、(62.23±7.90)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綜合干預措施,能夠提高婦產科醫務人員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縮短剖宮產手術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剖宮產; 切口感染; 干預措施; 臨床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148-03
現代醫學條件下,剖宮產是針對不能進行陰道分娩,通過腹壁及子宮切開手術方式協助分娩的重要助產方式,主要適用于孕婦骨盆狹窄、胎位不正、產程遲滯、胎兒窘迫及多胞胎等孕婦,部分患有心臟病等嚴重內科疾病或被確診不能從陰道正常分娩的孕婦,通常也需在醫師建議下實施剖宮手術[1]。手術并發癥不能完全避免,尤其是切口感染的發生仍然存在一定比例[2]。切口感染的發生往往會對孕產婦造成許多不良影響[3]。本文對剖宮產患者實施綜合干預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江蘇省射陽縣合德鎮人民醫院于2016年1月起對剖宮產患者實施綜合干預措施,隨機選取100例作為綜合干預組,患者孕周33+1~41+2周,平均(38.01±0.95)周;年齡
22~41歲,平均(28.15±3.15)歲;BMI為21.97~27.96 kg/m2,
平均(26.12±0.95)kg/m2;另選取2016年1月前進行常規剖宮產手術的患者100例為常規組,孕周33+2~41+4周,平均(38.13±0.89)周;年齡21~42歲,平均(27.97±3.12)歲;BMI為22.21~28.22 kg/m2,平均(26.09±0.95)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婦產科醫生、手術室條件均比較固定或相似,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剖宮產手術,綜合干預組采取下列措施。
1.2.1 提高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意識 加強教育培訓,定期對婦產科及手術科室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預防切口感染意識。
1.2.2 實施心理支持 術前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和溝通,詳細地介紹剖宮產手術過程及手術室的環境等,以消除產婦的陌生感,減輕緊張心理;手術后持續心理支持,把影響到產婦心理的各種壓力源降到最小,從而增加機體的防御機能,達到減少或消除影響腹部切口感染的目的。
1.2.3 評估切口感染危險因素 指導孕期保健,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保證營養均衡,控制體重,預防過度肥胖;估計可能發生的切口感染因素并進行預防,對妊娠合并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至正常水平。術前可肌注或靜注凝血酶,防止和減少術中及術后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前血糖值降至8.O mmol/L以下;術前盡量避免多次反復陰道檢查;陰道分娩有困難患者盡快動員剖宮產,防止產程延長;早破膜患者避免陰道檢查,產前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第三代、第四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療效較好,勤換會陰墊,保持外陰清潔,每日用0.05%碘伏棉球擦洗外陰2次。如有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婦,有手術指征可及時或者擇期剖宮產,避免因產程延長而造成感染。
1.2.4 規范合理實施剖宮產手術 術中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動作要輕柔,不要粗暴,對手術野的出血仔細止血,切口縫合最好不用華麗康,用絲線三針縫合法,減少感染機會。術中皮下脂肪層盡可能不用電刀止血,防止脂肪液化,減少異物反應;術中嚴格無菌操作;用甲硝唑液充分沖洗腹部切口;縫扎出血點及縫合皮膚和皮下脂肪時注意層次整齊、對合面準確,不留死腔。切口縫合線應注意松緊適度。
1.2.5 加強手術室管理 加強手術室管理,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做好空氣消毒,手術期間盡量避免人員流動,手術室安裝負離子空氣消毒機,定期對手術間空氣和手術人員手上的細菌進行細菌培養。
1.3 觀察指標
(1)婦產科醫務人員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掌握情況(包括剖宮產切口感染定義、影響因素、臨床表現、危害、預防方法、處理等,總分100分)。(2)切口感染發生率[4]。(3)剖宮產手術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綜合干預組婦產科醫務人員對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評分為(95.22±2.23)分,高于常規組的(86.34±5.4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切口感染發生率為0、剖宮產手術時間為(53.22±6.34)min,均低于常規組的4.00%、(62.23±7.90)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剖宮產技術與麻醉技術的提高,以及在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剖宮產有上升趨勢,剖宮產的并發癥已經受到臨床的重視,切口感染在剖宮產手術的并發癥中較為常見,它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5]。
研究結果顯示,切口感染原因包括(1)孕產婦自身因素。如果合并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水腫等不良因素,則嚴重影響切口的愈合[6]。孕婦心理因素:孕婦術前心理準備不夠充分,有的因臨時實施手術,容易造成精神緊張、恐懼,從而形成應激源,導致機體的內環境失衡;手術后有的患者存在母親角色轉換欠佳的心理障礙,因擔憂、緊張及恐懼極其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和食欲差,這樣機體營養攝入不足,從而抵抗力下,影響傷口的愈合[7]。體形較為肥胖的產婦,術中視野要暴露良好,有時會來回移動拉鉤,就會有用力牽拉使組織損傷加重的現象,再加上因脂肪層厚,血液循環相對較差,也是導致腹部切口愈合緩慢的原因[8]。(2)剖宮產手術因素。若操作過于粗暴,則有可能對組織造成嚴重挫傷,脂肪組織脫落壞死,由此導致脂肪液化的發生;手術時間過長:如果手術的時間超過1 h,則會使感染率增加1.5倍[9],主要原因是由于創面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過長,造成細菌大量繁殖[10]。同時出血點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粘連,后期抗感染效果不好,臨床觀察不細致,也很容易形成膿腫,膿腫一旦破潰,進一步加重組織缺血壞死及縫線的異物反應[11]。(3)手術室環境因素。導致剖宮產切口感染原因較多,單一措施預防切口感染效果有限,因此預防切口感染需多方面、多環節進行[12]:本文在提高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意識、實施心理支持、評估切口感染危險因素方面進行干預、合理實施剖宮產手術、加強手術室和病房管理,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機會[13],結果顯示,綜合干預組婦產科醫務人員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評分為(95.22±2.23)分,高于常規組的(86.34±5.4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切口感染發生率為0、剖宮產手術時間為(53.22±6.34)min,均低于常規組的4.00%、(62.23±7.90)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實施綜合預防提高婦產科醫務人員剖宮產切口感染知識,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及剖宮產手術時間,值得臨床應用[14]。
參考文獻
[1]鄢定玉,劉達關,陳宇涵剖宮產手術目標性監測及干預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6,9(11B):17-18.
[2]李艷.剖宮產術后感染因素分析報告[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6):103-104.
[3]王琳,劉侃.剖宮產術前應用抗生素對產婦術后尿道和切口感染以及新生兒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2):5219-5220.
[4]黃雪敏,張朝霞,歐陽培元,等.剖宮產手術部位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7):790-791.
[5]黃冠新,廖丹,班莉嬋,等.目標性監測和綜合干預對剖宮產手術部位感染發病率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5,37(3):398-400.
[6]胡璇,崔艷雙,劉增佑.抗菌藥物不同使用時間對預防剖宮產術后感染的影響[EB/OL].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10(3):359-362.
[7]閆曉君.剖宮產圍術期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的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2):4350-4351.
[8]邵素芳,張海敏.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國性科學,2013,22(8):34-36.
[9]盧芳.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159-160.
[10]喻琴艷,沈偉,張淑珍.剖宮產術切口感染的病原學分析及耐藥性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61-463.
[11]孫潔靜.剖宮產手術部位感染的相關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l1(lO):217-262.
[12]沈春芳.引起剖宮產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及預防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8):2507-2508.
[13]楊振霞.婦產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5,12(15):2080-2081.
[14]段麗芳,張振英,孟慶娟,等.醫院感染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6):2360-2361.
(收稿日期:201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