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依
摘 要 如今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尤其是建筑行業。在這種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建筑企業想要尋求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自身的管理,讓經濟管理變得有序高效。本文旨在從建筑工程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索如何讓經濟管理變得有效。
關鍵詞 房地產 工程 經濟管理 創新措施
一、引言
建筑工程牽扯眾多,不僅包含工程的前期規劃、設計,還包含中期的施工過程,更包含后期的銷售環節,這就對企業的經濟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形勢下尋求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自身的經濟管理,追求成本質量最優化以及利潤空間最大化。
二、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全面的管理意識
第一,重結果,輕過程。這主要是指企業只重視自己最終能夠獲得多少經濟收益,卻不在乎在建設過程中自己付出了多少,以及這些付出是否得到了相應的經濟回報。
第二,目光短淺。企業在對經濟進行管理時,常常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難以看清前路,無法制定可以讓企業長期獲得豐厚回報的規劃。因此,他們對經濟的管理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只關注在此項目下企業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而不考慮這種管理是否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第三,因小失大。利益是企業追求的最高目標,很多企業在項目管理時只關注自己能夠獲得多少經濟利益,卻不在乎利益之后自己得到了什么樣的聲譽。一味地擴大自己的工程業務,卻不顧經濟的循環發展,造成了利益的短時性。[1]
(二)獎懲制度不合理
雖然很多建筑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經濟管理的重要意義,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卻出現了用力過猛或者力度不夠的現象,如統一問責。如果一個人出現了差錯,則整個管理部門都要接受懲罰。該制度的出發點是想督促員工之間相互監督,減少個人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但同時也引起了員工的恐慌,錯誤不可避免,但要問責整個團隊,則會顯得懲罰過重。長此以往,員工在工作時就會出現“無甚所謂”的心態,得過且過。
(三)成本管理有“空子”
這里的管理不只包括財務的支出,還包含對成本的前期預算、后期核對等。
首先,前期預算。預算的目的是對企業財政制定相應的規劃,明確工程的哪一環節需要財政支出,需要支出多少。只有將預算工作做得精確到位,企業才能對工程進行合理的成本投資,從而保證企業其他項目的正常運轉。但是,很多企業都對此不夠重視,認為經濟管理等于財政支出,沒有合理地分配企業財政,導致企業出現某個工程成本不足或過豐現象,造成成本的濫用。
其次,過程管理。在工程進行時,經常會有需要資金的地方,很多企業在此過程中只是對支出進行登記,并不考察支取行為是否正確,支取金額是否合理。這樣就使得很多投機分子利用莫須有的名義購買材料,從中謀取私利。
最后,成本結算。很多企業在管理經濟的過程中,只關注較大項目的財政情況,對于一些細微之處的財政情況則過于忽略。積少成多,忽略的小成本過多,最終也會使得企業財政出現偏差。[2]
(四)會計核算
第一,核算方式。建筑工程是一個時間跨度大、涉及內容繁多的工作。這也就對企業的會計核算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但是在這種大挑戰的環境下,很多企業仍在沿用舊有核算方式,不僅耗時耗力,還不能保證核算的精確性和有效性。
第二,人員素質。在有些企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很難適應新的會計核算方式,這也是造成企業經濟管理低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創新措施
(一)成本管理體系化
企業出現經濟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分工不明確,造成管理漏洞,也為投機分子提供了謀取私利的“空子”。因此,企業一定要將經濟管理體系化,讓管理落實到每一個參與人員的身上,實現全員管理。
企業要將管理體系化,首先就必須明確個人的任務內容,將任務明確下放給員工,讓其明白自己負責項目的哪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舉個簡單的例子,某房地產公司實行某項目經濟管理分配制度,任命財政部門的經理為總負責人,下設各分負責人,分負責人的下面還設有各項目點的組長。這樣層層管理不僅保證了該項目經濟的有序性,還促進了企業的經濟發展。[3]
(二)責權結合
在將成本管理體系化之后,企業還要對其實行合理的責權制度。
第一,獎勵制度。對于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員工,企業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激勵,如人前表揚、獎金發放等。這樣不僅能夠讓員工感受到公司對其的認可,從中找到歸屬感,還能激勵員工奮勇爭先,促進經濟管理的有序高效進行。
第二,問責制度。對于在工作中存在漏洞的員工,公司要依據制度,對其作出相應的懲罰,如罰款、降職等。這樣不僅能夠讓員工感受到危機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嚴肅認真,還能激發企業其他員工的警惕意識,減少管理出現錯誤的可能。
第三,監督管理。除了對員工實行獎懲制度外,企業還要將工作監督下放到每一個員工的身上,實行全員監督,相互促進。
(三)成本控制
首先,意識提升。對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企業領導人一定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加強對成本的控制管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成本的全過程把控。對于成本,企業要先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做好預算,明確工程中都有哪一個環節需要財政支出,支取金額的大概范圍是多少。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企業還要嚴格把控,檢查財政支出是否師出有名,支取金額是否符合市場現狀,并將這些記錄在案。在工程完結的時候,企業更要切實核對好每一筆財政的支取記錄,保證正確無誤,以便在之后的工程建設中形成參數對比。
最后,監督反饋。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財政支取的次數和金額都相對較大,這對經濟管理人員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很容易出現失誤。因此,企業要對此制定相應的監督機制,一旦發現工作失誤,監督人員立即反饋給企業,從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3]
四、結語
建筑行業日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大背景下,建筑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自身的管理,尤其是經濟管理。企業不僅要從制度入手,將管理變得制度化、體系化,更要優化其財政計算技術,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恩施自治州眾信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吳偉楊.房地產工程項目經濟管理創新之我見[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 (1):537.
[2] 張棟梁.建設工程經濟管理創新策略[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5(3):68.
[3] 游向軍.探討房地產工程項目經濟管理創新[J].港澳經濟,2013(29):101.
[4] 齊曉丹.房地產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6):2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