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星
摘 要:培養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是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職業教育人才的本質要求。在“雙創”背景下教學方面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本篇文章基于中職旅游專業,首先分析“雙創”背景下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然后探討提升其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旅游專業;核心素養;“雙創”背景
“雙創”是李克強總理發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在“雙創”背景下,對于中職旅游專業的學生,在核心素養上的培養,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既要符合時代對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也不能放松對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中職學校是培養“雙創人才”的重要陣地,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改革上,既要滿足培養旅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同時也要服務于“雙創”的要求。
一、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以及注入“雙創”教育的必要性
學生的素心素養培養是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旅游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對專業知識的講解和傳授,使他們更加了解旅游這一行業的基本運作模式,掌握從事這一行業的基本技能。不同的專業課程教育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又有所側重,按照所屬系別進行細分,如旅行社導游、計調、酒店管理等方向的核心素養培養方向上又有所差異。為了更好地與“雙創”教育結合起來,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培養具有專業核心素養的、更符合社會需求的“雙創人才”[1]。
在對已經畢業的中職旅游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其由于目標定位不準確或缺乏相應職業素養,因此就業不夠理想,由此呈現出來的問題是核心素養不夠。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設計的知識較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同時實踐課較少,使得學習成果很難發揮出大的效用。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生專業能力不符合工作崗位的需要,二是在就職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和思維,機械化地將課堂所學應用到工作中。鑒于以上兩個問題,中職學校要著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同時也要加強“雙創”教育,通過其創新精神的內涵,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達到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具的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雙創”背景下提升中職旅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對策
(一)加強旅游專業課課程領導
所謂“課程領導”是指學校基于國家當前政策、文件對某一專業所匹配行業的要求,針對性地合理開發專業課程,使其與相關政策、社會環境相符。
鑒于此,首先要提升學校對于課程開發的認識,基于旅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以及“雙創”背景的時代要求,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這要求中職學校管理層、教師、學生及時轉變觀念,重視課程開發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雙創”教育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原有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提升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質量,促進旅游專業教學的改革進程。對于教師層面,課程開發要求他們具有專業的旅游知識,同時又能將創新理念注入到教學內容中,因此需要他們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授課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學生層面,開展“雙創”教育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在理論和實踐層面提升其綜合能力。課程開發有如此多的優勢,校方管理人員應加強課程開發的宣傳,使教師和學生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從而保障相關工作能夠穩定、有序進行[2]。
其次是尋求政策的支持,根據“十三五”規劃、“十九大”報告,以及學校所在省份對于中職學校的“雙創”教育的政策支持,校方應積極對這些內容進行鉆研,利用政策的幫助,實現學校產教結合、職教相銜接。鑒于政策和學校所掌握資源的變化,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進行針對性地改變,在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使其更符合“雙創”的時代要求。
最后是為“雙創”教育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相結合提供堅實保障。當前我國中職對于創業教育特別是旅游專業的研究較少。學校要及時轉變觀念,從管理上為“雙創”教育提供保障。此外,要堅持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專業性、實操性的培養,讓學生更深入地接觸旅游業所涉及的基本工作內容,提前感受從業的壓力和艱辛,并利用自身所學和實踐經驗發現可在工作上進行創新的領域,或者發現該行業的空白,并在畢業后進行創業。校企合作有效增多了學生實踐的機會,以企業作為提供創業和實踐的平臺,模擬感受創業魅力,促進中職旅游專業教育的發展[3]。
(二)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改革與實施
1.課堂設置豐富的實踐活動
針對旅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進行專業教育時,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作為教學的根本點,圍繞它展開職業精神教育。并將其視為專業課的核心內容,置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例如以文化作為旅游專業教學的切入點時,除了常規使用課本之外,鼓勵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本土化改造,圍繞著學校所在省份、市縣的旅游資源和地方文化,將其編入教案中。這樣的課程設置有助于學生了解家鄉的山水景物和民俗風情,以地方文化、家鄉文化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以此提升他們的旅游專業素養。
2.多維聯合,啟動立體聯動機制
在實踐課中加強校企合作的合作力度,通過與當地旅行社對接,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或者讓企業參與招生,制定短、長期的企業實踐計劃,實現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有效融合,進一步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內化和培養。學生在經過中短期的實踐下,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對旅游運營方面有更深的體會,從而更具針對性地進行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為學生后續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校企合作的模式,暗含了中職旅游專業“雙創”教育的內容。
基于旅游專業的系別,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課程改革。首先是在學校內建立多種形式的導師隊伍,學生基于自身興趣愛好和需要選取,使得教學與學習更具契合性。此外,將優秀畢業生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追蹤,持續關注其入學到畢業全過程的表現,然后根據他的學習情況和反饋,不斷進行教學上的調整[4]。
(三)基于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整合“雙創”課程資源
1.構建在線課程資源平臺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程度提升了信息的傳遞速度,這也為中職旅游專業教學提供了又一渠道,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構建在線課程資源平臺。教師將有限課時內講不完,或者沒有條件講得太細的內容放在網絡平臺,供學生們下載和閱讀。
將“雙創”知識以及旅游專業網絡資源庫向學生們開放,這一平臺涵蓋了旅游專業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專業知識,滿足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需求。除了基礎的旅游專業知識以外,還要不斷豐富和更新有關于旅游業的內容,如當前的旅游業政策解讀、行業動態等,使課程資源平臺更加立體化、全面化、專業化。
旅游業涉及餐飲、酒店、旅行社等,將其各種類型的旅游企業經營特點,以及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等方面的知識,納入網絡課程資源中。學生根據這些課程的需要,進行針對性地模擬演練。若是條件允許,還可與旅游業內人士合作,利用其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讓學生在線與其溝通交流,解答疑惑。
2.構建“體驗式”課堂
加強旅游專業課上的學習體驗,課堂上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圍繞課本和教學大綱,再根據課堂的需要,搭配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創業創新案例、角色扮演活動等,在課堂上引入這些環節,豐富上課的形式,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收獲了實踐經驗,給予他們更多的觀察、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在課后為學生們預留的作業,更側重于實踐方面,如針對旅游業某一問題進行調查,或模擬創業進行準備,利用一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以創業者的身份介紹自己的創業方案,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課堂上播放優秀的,帶有啟發意義的電影或電視劇中的某個片段,初步讓學生了解創業精神,以及在這過程可能面臨的風險有基本掌握。實現學生從創業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將該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中。
綜合上述,加強中職旅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增強其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在這過程中注入“雙創”教育,使他們在從事旅游業相關工作中能夠以創新思維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幫助他們在創業過程更準確地認識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學校始終堅持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旅游人”。
參考文獻:
[1] 金泉,龐兆玲.酒店實習對旅游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意向的影響分析——以滁州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10):183-186.
[2] 李彬彬,孫虹.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旅游專業學生行業內就業意向研究[J].職教論壇,2015(20):27-33.
[3] 孫琨,張雪雁.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度比較分析及其提升對策[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12):308-310.
[4] 閆立媛.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實習滿意度實證研究——以天津職業大學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05):78-83.
[5] 郭培才,樂上泓.新建本科院校旅游專業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閩江學院旅游系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3,31(03):110-112.
[6] 李紅方.中職旅游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8(04):64-65.
[7] 常獻貞,李澤琴,李紅利.中職旅游專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7):26-29.
[8] 雷林子.基于“智慧旅游”的中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