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霞
摘 要:隨著當前新課程理念的大力推進,提高教學效率和減輕學業負擔已成為當今教育的重點。在小學的文語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制約,學生很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也就談不上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他們也在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習負擔不堪重負。為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理念,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相關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增效減負;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無論是教師的水平,學生的素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比較嚴重。例如,很多語文老師都在抱怨,因為他們的費盡心思的備課,盡心盡力的講解卻沒有換來好的效果。由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不對應,課堂上所有的努力和勞動都是枉費。多數教師都在不厭其煩的教,而教學內容往往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因此這種“教”是低效的甚至“無效”。另一方面課堂目標的制定大多是以“理解”為主,但語文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因此,課堂教學停滯在理解層面,沒有深入分析,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在教學中,具體的理解是主要的任務,缺乏對學生能力發展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老師的講解占用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無法從自己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內涵和思想。從而使得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差。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的教學策略
2.1指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教師備課極其認真,課堂上互動過程中學生表現的也十分積極,課后的作業學生也能夠及時完成,但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是得不到有效改善。在正常情況下,教師都是通過學生的分數來評定自己的教學質量,但事實并非如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除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只有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及時指導,學生才能提高他們的成績。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方法發展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教師不注重方法一味的給學生增加學習壓力,他們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信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合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提問及討論。此外,教師還應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引導學生背誦名言警句,從而實現語言知識和文學素材的積累,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2注意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尊重不同學生的想法和觀點
由于小學生思維活躍,思維活躍,倘若統一要求舉手發言的死板形式,則不利于學生靈光一現的思維及靈感表達。教師應該肯定每個學生的創新想法,不可由于某個學生的觀點不符合應試教育的答案就給出錯誤的批判結論,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如今的小學生個性張揚,其學習興趣習慣、認知程度以及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需求也有所差異。教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發現不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個人優勢,根據學生個體在語文方面的優勢開展分組教學活動,再為各個小組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就會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愛上語文這一學科,從而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真正落實減負增效的目的。
2.3優化教學作業設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后作業是學生壓力最大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許多教師布置的作業多數為機械重復性的課后習題,導致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作業。此外,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家長反映說,各科教師的布置的課后作業太多,學生需要熬夜才能完成作業。學生不僅承擔很大的心理負擔,而且威脅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身體負擔,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學習無法提起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難以提升。由此可見,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講究質量,而不是過于重視數量,通過優化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并達到最佳的效果。 以《鷸蚌相爭》為例,多數教師會安排學生課后抄寫生字詞、造句等等。或是組詞、造句、默寫等等。大量重復性作業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得不徹夜完成。而倘若教師將課后作業設計為根據課文所講述的道理去寫一則小故事,那么不僅學生能夠更感興趣,消除對作業的恐懼感,同時也可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課文寓言故事的內涵理解,。這樣的作業安排可以讓學生花費較少的時間而達到多個目的,達到了增效減負的效果。
三、結論
在現代教育中,讓學生更加高效和快樂的學習知識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這也是教育者終生追求增效減負的目標。它需要教師的多方面努力。教師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以確保小學語文課堂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
[1] 王玉芳.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
[2] 穆潤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J]. 新課程(小學),2016(9).
[3] 向楠.論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