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霞
摘 要:高職會計專業具有鮮明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特征,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會計專業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基礎會計學》技能式課程的課程改革與實踐為例,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對改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產學研創融合;課程改革;三融四境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在不同程度上偏離了“應用”的軌道,“教”與“學”的矛盾異常突出:所教內容難以滿足家長和學生的期望,更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1高職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基礎會計學》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實踐教學是個系統工程,應該包含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形成、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確定,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實踐教學教材的開發等多個方面,但現階段各院校進行實踐教學研究時,往往只側重于某一方面,不能全面系統地展開,從而影響了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第二,產學研創缺乏有效融合。因為會計職業的特殊性,產業和創業很難和教學與科研進行融合。傳統的“頂崗實習”環節,也缺少和整個會計行業的鏈接,在會計相關領域的創業上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難以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第三,《基礎會計學》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會計專業設置的實訓課程一般是和理論課程相對應的,《基礎會計學》屬于專業基礎課,只有少部分院校開設有2天左右的“基礎會計實訓”,更多學校則是側重理論講解。學生記憶背誦的多,動手操作的少。缺乏具有企業實踐經歷的教學師資。《基礎會計學》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事關學生對專業興趣和專業認同感的建立,對會計專業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必須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水平和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
2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
會計專業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即理論課程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增加理論課程的生動性和實踐性呢?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該模式要求老師們在講授理論課程的同時,對課程中的實踐技能進行分析提煉,由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組織編寫技能點課內實訓指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穿插課堂內的技能實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進行課程專項實訓奠定基礎。
2.1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的確立
“四境三融”辦學模式是河南機電職業學院提出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四境指的是“產、學、研、創”四種真實場境的設置,三融指的是融體系、融體制、融課程,其中融課程是核心。融課程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建構知識和技能,以四境融任務完成為載體,以問題解決為策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高效,真正做到了簡便、實用、高效。基礎會計學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就是在“四境三融”辦學模式的理念下提出的。
2.2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的內涵
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受到了工科學生實習模式的啟發。工科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有非常成熟的技能點實訓,學生通過技能點的實訓一步一步地掌握專業基本技能。會計專業也有很多技能上的要求,分散在每一門課程當中,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提煉。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每門專業課程需要掌握的技能點進行分析提煉,整理成相應的技能手冊,在授課過程中邊學邊練,可以為整個專業的系統實訓奠定良好的基礎。
2.3《基礎會計學》技能點課內實訓的主要內容
《基礎會計學》會計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闡述會計核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重點是借貸記賬法的原理和實務,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要求學生在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為以后學習會計核算業務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教學團隊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基礎會計學》技能實訓點的教學研究和探索,并結合國內各類會計技能賽對手工會計處理的要求,提煉并整理出《基礎會計學》6個必須掌握的技能實訓點。分別是:①會計科目②財務數字書寫③記賬憑證填制④登記賬簿⑤錯賬更正⑥會計憑證整理和裝訂。每一個技能實訓點都按照融課程的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從技能入手,從任務入手,通過搜集討論學習資料、動手完成技能任務、小組展示任務完成情況及課下整理工作頁,完成整個學習流程。學生在整個學習流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信息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演講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熟練掌握技能的同時,領會了相應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克服了過去從理論學習到理論學習或者是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完全割裂開的學習模式。6個技能點按照融課程的模式設置了課內技能實訓指導手冊,并制作了相應的微課資源,并將所有的教學資源放到網站上供學生課下隨時使用。學生可以將作業完成情況上傳提交,實現了師生的良性互動。
3技能點課內實訓的應用價值
根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學生在三年的學習期內要學習至少12門專業基礎課和專門化方向課,這十幾門課程專業性強,實踐性強,每一門課程都可以提煉出相應的專業技能,非常適合像《基礎會計學》一樣開發技能點課內實訓。這種教學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達到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良好效果,值得各個專業課進行類似的研究和推廣。將技能點課內實訓模式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邊學邊練中掌握知識,學會操作,提高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要。
4總結
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改革尤為重要和緊迫。創新教學模式,將專業課中的技能點整合、梳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課下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線上學習,課上在老師指導下動手鍛煉實操技能,使學生既領會了理論知識,又掌握了會計專業的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 李愛紅等.會計學基礎.機械工藝出版社.2018年7月
[2] 中華會計網校.會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資助項目《基礎會計學》技能式課程(項目編號:2015GGJS-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