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祥生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數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托,結合小學生的自身發展規律和興趣特點,通過創設情境,讓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營造 課堂效率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育不再只是沿襲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而力求創新,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的實際為基礎,通過建立師生情感營造氛圍的方法,它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一直以來在中小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從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給學生足夠的情感關注和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充分激發學習興趣和情境思維,從而提升綜合能力。所以通過創設情境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小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各方面都還不成熟,他們的認識主要來自于平時的生活體驗,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自己生活熟悉的內容時,就會表現得很積極主動。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同化和共識,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比如在講授《比例》時,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景:小李和小張兩人一起買了一盒有28片的餅干,小李出了4元,小張出了3元,最后小李分得了20片,小張分得了8片,問這樣分合理嗎?如果不合理應該怎么分?買零食是小學生生活中極常見的事情,而在教學中卻成了一個數學應用題,所以學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就會放開思維,圍繞這個情景進行討論,在猜測的情況下有的認為合理,有的認為不合理,然而學了《比例》這一課后,學生們學會了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知道了出錢和分配的比例應該是對等的,而且還有學生甚至將這個知識運用到在家里做家務的多少和獲得父母獎勵的零花錢的多少進行計算。這種情景創設模式不但讓課堂變得活躍,而且還讓學生學到了真正的知識,并與生活產生了聯系。
二、營造情境式課堂氛圍
良好的氛圍是學習的重要條件,特別是數學學習,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而這是認知的前提。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注重營造情境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習慣情境教學法。
比如《位置與方向》是小學數學的一個基本內容,然而一般的學生只知道前、后、左、右等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方位,卻很少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所以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坐標,然后標出一些圓點,向學生提關于方位的問題。有的學生會認為在坐標圓點右邊即是右邊,上邊即是上邊,這雖然不錯,但是老師此時告訴學生以自己為原點,右邊為東、左邊為西、上為北、下為南,這就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改變了原來的方位認識。在最后,老師進一步設疑問:“那么在左上方、右上方、右下方、左下方是什么方位呢?”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三、運用多媒體演示情境
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需要視、聽、觸等多種知覺的結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表達和創造。我們現在的教學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多媒體設備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它具有傳統教學方法不具備的很多優勢,能夠通過視、聽、畫面的結合給學生全方位的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
比如在上《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由于小學生剛接觸到立體幾何,所以他們對此缺乏足夠的了解,加上立體幾何對于學生的空間思維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有難度。所以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拆分,將立體的圖形變在直觀的平面圖形,這樣更容易認識和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在再教學生如何去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等。通過電化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圖形分解成幾個平面,這樣就更直觀,而且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建構學生的抽象思維,讓他們更懂得如何變通。
四、結合實際參與情境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然而在教學中給學生真實的演示,讓學生真實的體驗,就能夠給學生更深刻的記憶。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跳出理論,減少純理論的東西,而要更多的實際的東西,讓學生認識實物,并且進行實際操作,這也是情境創設教學法的重點要求。
如應用題:小王以2米/秒的速度從家里走到學校,比以4米/秒的速度從學校跑到家里多花10分鐘,問小王家距離學校多少米?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可以先通過電教媒體進行模擬的演示,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覺,然后可以算出兩地距離為2400米,小王走要用20分鐘,跑要用10分鐘,然而我們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將題目進行改變:由于小王出門較晚,先走路程的2/3,然后跑步去學校,問一共花多少時間?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要適應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斷發散思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并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密切聯系生活情境,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演示情境,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之中,提高實踐能力和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 王芳. 情境教學法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的作用及其策略[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4:50.
[2] 周月英. 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