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梅
摘 要:文章將小學階段開展的數學復習課作為研究對象,首先概括了數學復習課存在的教學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等,接下來便從實際出發,提出了適用于不同問題的改進方法,例如,構建能夠連接新、舊知識的教學情境,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復習課 教學問題 改進方法
引 言
對小學階段開展的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復習課是十分重要的課型,復習課的作用是當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后,為其提供歸納和回顧的平臺,幫助其對知識體系加以構建,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對知識加以運用的能力的目的。與新授課、練習課不同,常規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復習課,保證復習課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關鍵,應當是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圍繞著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復習課存在的教學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小學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較深,往往會要求學生對定律和公式進行機械記憶,雖然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解答簡單題目的思路,但是對復雜題目來說,并不適用。“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情況的存在,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創新能力的目標也就無法實現。除此之外,需要大量計算練習題的復習課,起到的作用只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機械訓練,學生需要通過做題的方式,鞏固相關知識點,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積極性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忽略課堂總結,導致學生解題思路受限
部分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沒有掌握在復習課上對學生積極性進行調動的方式,也不知道怎樣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課堂混亂的情況較為常見。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技能講解、課堂總結的重要性,而是選擇根據教材順序進行復習,這樣做會導致學生解題思路受限,無法在短時間內對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準確解答[1]。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復習課產生了厭倦的心理,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應當是對復習課上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保證學生數學水平得到應有的提升。
(三)練習缺少必要的針對性
練習是數學復習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將練習作為最終目的展開練習,會加重課堂的單一、枯燥之感,學生既無法做到加深理解,又無法對知識結構加以領會,更有甚者,還會產生厭煩和抵觸復習課的情緒。另外,在對問題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出現將大量時間花費在簡單的題目上,卻略過需要詳細進行講解的知識的情況,這樣做不僅會加大學生間的差距,還會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小學數學復習課存在教學問題的改進方法
(一)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
作為小學階段所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十分常見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大多數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具體來說,對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合理應用,既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合作意識,還可以對學生在數學方面具有的技能加以鍛煉,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復習課主要是為教師提供查缺補漏的平臺,教師可以在復習課上對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并鼓勵每個小組針對所學知識展開探究,為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以“整除”為例,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包括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等,這給學生探究及總結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所得出結論,對整除特征加以歸納,保證學生對知識點具有更加直觀并且清晰的了解。
(二)有針對性地對練習進行強化,拓寬學生思路
復習課的內容主要是總結學過的知識,因此,面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部分學生會出現興趣缺缺的情況。由于復習課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學生解決數學、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復習課上不僅對學生練習的量有要求,還重點強調了綜合性與靈活性,這就要求教師構建起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拓寬其學習思路的方式,豐富學生數學知識的儲備,為數學素養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學教師都將封閉性題目作為復習課的首選,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發散自身思維,思路受到制約。要想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練習進行強化,拓寬學生思路,使學生具備應有的創新思維及能力[2]。例如,在對“立體圖形的體積與表面積”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教師首先可以選擇向學生對圓柱體、圓錐體等學具進行展示,使學生對立體圖形具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接下來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并提出練習題,保證每位學生都可以在復習課上獲得相應的進步。
(三)構建能夠連接新、舊知識的教學情境
構建教學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激發學生興趣,將連接新、舊知識作為出發點,對教學情境進行構建,在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方面,具有無法被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及時糾正學生在數學方面存在的缺陷,幫助學生樹立起對學生進行學習的強大自信,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思路,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明確并突出學生地位。以平面圖形為例,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教師需要系統梳理包括圓、題型和正方形在內的多種圖形,在計算周長及面積時需要應用到的計算公式,同時提供給學生圍繞著相關知識點所設計的練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具有更加明顯的綜合性、抽象性特點,正是因為如此,在復習課上,學生往往會感到十分疲憊,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案加以調整,從發展的角度對每位學生進行分析,保證所設計復習方案符合每位學生的需求。
結 論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所開展的數學復習課,需要以學生間的差異為出發點,對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保證每位學生都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對其加以彌補,為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另外,需要教師引起重視的內容,還包括:加強學生解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理念進行更改,拓寬其解題思路等。希望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給教師以啟發。
參考文獻:
[1] 張艷紅.淺議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24):28-29.
[2] 于春梅,謝長鐸.小學數學高年級復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