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春
(宿遷學院體育部,江蘇 宿遷 223800)
學生耐力素質短期干預的成效研究
周迎春
(宿遷學院體育部,江蘇 宿遷 2238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宿遷學院320名大一新生體質測試中耐力跑項目的測試態度、耐力跑技術的掌握情況和對耐力跑項目的測試心理進行調研,通過對學生測試態度、耐力跑技術和畏懼心理的干預發現,干預后的耐力跑測試成績有較大幅度提高,可見學校體育在學生毅力、技能和運動心理方面的培養缺失成為學生耐力跑素質監測結果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體質測試;耐力素質;學生
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目前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加上國家下發相關文件給予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辦法,加強和改善學校體育工作。但從目前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這說明,一些措施辦法并沒有真正得到很好地落實。自從2002年開始在全國試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來,國家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就不斷加大。因為充滿活力、身心健康、意志堅強、體魄強健的青少年,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同時也是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學生耐力素質短期干預的成效。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有目的的閱讀了《教育學》《體育法學》等方面的專著,查閱并學習國家行政部門頒布與學生體質相關的政策和文件,通過“中國知網”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文獻。1.2.2 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是了解學生對耐力跑測試的心理、測試的參與態度。調查于2016年9月實施,并與2016年11月完成,其中被調查的學生共320名,其中男生212人,女生108人。2次都在體育課上現場發放并收回;采用再測法進行信度檢驗,2次測得結果的相關系數R=0.79;通過研究學校體育的8位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效度檢驗,指標認定率為83.25%。
1.2.3 實驗法利用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大一新生入學初體質測試的成績和3次體育課干預后測試成績進行比較。按照江蘇省教育廳要求新生軍訓后的第1周完成體質抽測工作并上報數據,在接下來的3周體育課上從跑動技術、克服畏懼心理、主觀能動性、體能和體能的合理安排進行干預;第1周講解要求,800m(女)/1 000m(男)成績即為體育課的期中成績(30%),3周后進行測試,測試成績達不到60分以上不予評定本學期體育成績(由于身體原因需攜帶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材料到體質測試中心進行免測申請,申請通過后期中成績按60分記),本學期內可以補考1次;第1周準備活動慢跑400m,慢速跑1 200m(教師領跑,教師要求學生調整呼吸與跑動的節奏);第二周準備活動慢跑400m,慢速跑1 600m;第3周準備活動慢跑800m,中速跑800m(女)/1 000m(男);第4周測試。
(1)技能和體能干預:講解示范耐力跑的技術動作以及在跑進過程中與呼吸的協調配合,并在慢跑過程中對學生錯誤動
作進行糾正。通過3次體育課上長距離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體能儲備。通過1次800m(女)/1 000m(男)跑練習(前半程中等速度勻速跑,后半程自由發揮),讓學生體會在勻速跑的基礎上,還需要合理的安排體能,才能跑出最好的成績。(2)主觀能動性干預:嚴格要求,按學院文件要求,把800m(女)/1 000m(男)測試成績作為期中成績納入體育成績考核,無特殊原因經過補測仍然不能達標的學生將不予評定其體育成績(不及格),從而調動學生的練習與測試的主觀能動性。(3)測試心理干預:通過2次較長距離的慢跑,從心理上讓學生意識到除去速度上的要求,跑完測試距離輕而易舉,從而降低學生測試的心理壓力。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經常進行耐力跑練習的人數占29.38%,偶爾進行練習人數占51.25%,不參加耐力跑練習的人數占19.35%,說明耐力跑練習在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中開展較少,成為學生耐力跑測試成績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因素。
從表2可以看出,在測試過程中每次都盡力跑的僅占15.90%,認為測試要求不嚴格的占72.40%,學生主觀不愿意參加測試的占35.39%;可見大部分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體育課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力,可從側面看出體育教師對待測試有抵觸情緒。

表1 中學階段每學年參與800m以上跑步次數(包含體質測試) n=320
從表3可以看出,干預后的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干預前的測試成績,可見如果從技術、心理、學生的測試態度等方面嚴格要求學生,通過短期的教學干預可以明顯提高學生耐力跑能力,從側面可以看出學生耐力跑的真實成績有一定的隱蔽性,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挖掘;只有嚴格的要求,加大耐力跑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比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

表2 學生對參與體質測試耐力跑項目的態度 n=320
3.1 學校體育應加強對學生跑、跳等技術教學,目前通過學生選項進行教學的模式偏重于專項技能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跑、跳等技術的學習;沒有充沛的體能、快速的奔跑和跳躍能力,任何一項運動都將失去美感。所以,學生跑、跳等技術的教學和能力的培養必須與選項教學分開,以便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有的放矢,切實提高學生的跑、跳等能力,為選項教學提供體能和技術支持。例如,一學期跑、跳等技術教學和能力的培養,接下來一學期選項教學。

表3 測試成績分析表
3.2 行政部門督查要從教學效果著手,在規范體育教師工作職責基礎上,督查學生基本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和身體各項素質的測試成績,獎懲要分明,要多樹立典型,并充分利用媒體進行大力宣傳。
3.3 行政部門應出臺細致的文件;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如果安全工作做到位、氣候條件適宜、組織準備工作合理的情況下,出現意外傷害事故,應對學校和體育教師進行免責處理,因此而產生的負面影響要完全由政府承擔。從而解除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對于發生突發性體育傷害事故的心理壓力,以便放開手腳,嚴格要求,切實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服務。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張明立.常用體育統計方法[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86.
[3]教育部關于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的公告[J ].中國學校體育,2004(1):5-7.
[4]王皋華.實 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需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4):65-67.
G804
A
1674-151X(2017)17-05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29
投稿日期:2017-06-25
周迎春(1979—),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