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薇 趙 慧
新形勢下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體系探究
黃彩薇 趙 慧
做好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是保證發展黨員質量的基礎與重要環節。本文從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重要性、當代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存在的問題以及就完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可采取的系列措施這三部分來闡述關于新形勢下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體系的探究。
高校 入黨積極分子 培養體系
在大學生中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工作是高校黨建的一項經常性的基礎工作,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是保證黨員發展質量的關鍵,是落實中央16號文件中提出的“對入黨積極分子要注重早期培養,加強制度建設,嚴格發展程序,進行系統的黨的知識教育和實踐鍛煉”的要求,以及“要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實現本科學生班級‘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的重要前提。
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壯大,擴大了發展對象的選擇空間,給黨建工作帶來很大的主動性,但同時也給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力度,建立完善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機制,對于保證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數量和確保發展新黨員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高校學生黨校雖然在加強黨的建設和提高大學生素質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新時期,面對新形勢,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遇到了許多新問題,如培養內容無法吸引學生、貼近學生,培養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可持續性等。
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大學生在數量上有了急劇的增加,入黨積極分子人數也在不斷激增,使得高校發展黨員的任務加重,黨校培訓入黨積極分子任務也在隨之加重。培養教育過程中出現了黨員責任區深入性不夠、開展黨的理論教育系統性不夠、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靈活性不夠等實際問題,影響了培養教育的質量。
現在有許多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對黨的基本知識,甚至是常識都缺乏了解,對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基本理論一知半解。這就使得黨校教育過程中,要花很多時間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講授,影響了黨校的教學進度。多數入黨積極分子沒有形成牢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使黨校教育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一些道理講得通,但實踐中又可能行不通,一般高校黨校教育都是以傳統的授課方式為主要教學形式,黨校培訓的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枯燥、與社會脫節等問題與當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符,已不再受入黨積極分子的歡迎,有些甚至造成入黨積極分子心理的反感。
近幾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索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黨員、學生干部越來越受到青睞,再加上個別大學生片面認為,入了黨,容易重用、提拔,或就業擇業時可以選到一個好工作單位等,這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一面是激勵更多的優秀大學生努力爭取入黨,同時,也不可避免的使一部分大學生把入黨作為增強擇業競爭優勢的一種手段,或把入黨作為將來提拔、升遷的資本。
在對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過程中,由于學生黨員的流動性很大,造成組織的考察培養不連續。在大一新生中,有很多在高中就參加過培訓學習,但因為介紹人或考察人是原學校的,使培訓工作出現了“斷層”。畢業班學生也同樣出現入黨聯系人、介紹人、考察人畢業的現象,每年畢業班學生一畢業,就會有一大批積極分子的培養人需要重新更換,這種情況勢必造成積極分子的培養不連續的現象。如果某個積極分子的培養人均為畢業班學生,他本人又不是應屆畢業生,則黨組織對他的考察和培養就會中斷。因此,積極分子培養人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人選不當,就會使培養工作無法銜接。
由于申請入黨的學生逐年增多,使黨校教師和學生的比例,以及學生黨員和學生的比例逐漸增大,一個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普遍有一百多人,教師只能講授理論知識,沒有時間和精力與每一個學生深入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在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除黨團校,對廣大入黨積極進行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和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外,其他形式的思想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
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要有組織、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要密切結合當前形勢和高校的中心任務,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學習、工作實際,增強培養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取“初級班”+“高級班”的培養模式,增強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根據高校的特點,充分發揮下班黨員和入黨聯系人的作用,堅持從新生入校后就開始對學生進行普及性的入黨啟蒙教育。每年的迎新、軍訓和入學教育時,各黨總支在向新同學介紹學校情況的同時,注意介紹學生黨支部和學院黨組織的情況以及加入黨組織的流程,啟發、引導學生向黨組織靠攏。通過開展優秀學生報告會、軍訓傳唱紅歌、專業形勢報告、紅色之旅、紅色辯論賽等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激發學生的入黨熱情。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配備入黨聯系人,并充分發揮入黨聯系人的作用,定期督查入黨聯系人手冊。
充分發揮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使其成為培養教育、鍛煉和輸送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重要力量。新生團校和黨校是系統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和學院應該系統性地謀劃和設計課程內容和課程形式,使參加培訓的入黨積極分子能夠真正學有所獲。
黨校的培養應該尤其注重黨性教育。面對日益多元化的社會價值取向,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政治思想、文化生活觀念的相互影響日益激烈,黨校的培訓內容應該緊扣時代主題,貼合學生特點,把黨性教育融入到理論知識、實踐活動中,提高培養效果,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
此外,黨校教育應該將理論教學與參觀學習相結合,在抓好理論教學的同時,組織學員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將課堂教學與觀看電影、紀錄片相結合,組織學員觀看有關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反腐倡廉等內容的電視、記錄片;注意把專題討論與自學輔導結合起來,圍繞學習的中心主題,由黨校學習小組自由設定議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與討論,如座談、辯論、知識競賽等,以此提高學員的自學能力,鞏固自學的知識。將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與青年志愿者活動相結合,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行為準則。
通常意義上,系統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只存在于黨校環節,為增強培養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可實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高級班”,即針對黨校結業的入黨積極分子,設計一系列培養教育內容,包括理論學習、紅色觀影、紅色之旅、志愿服務活動、列席黨支部活動、撰寫心得體會等。其中,突出“體驗式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在實踐和體驗中提升黨性修養。
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應該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來開展,只有精心設計培訓內容和形式、注重培養效果,才能真正為黨員發展工作做好準備,培養出優秀的黨員后備力量。
[1]王雁.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機制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93~195.
[2]楊哲.高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工作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66~67.
[3]唐育紅,王曉慶,伍遠玲.高校黨校在培養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今日科苑,2008(6):265.
[4]張宏.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與發展合格大學生黨員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28~29.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黃彩薇(1989-),女,漢族,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與黨建工作;趙慧(1979-),女,漢族,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校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