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舉措
李 軍
高校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進,高校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新形勢以及巨大的環境變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帶來了巨大挑戰。高校要從根本上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對教育思路進行徹底變革,考慮到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面臨的諸多問題,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高校改革的挑戰,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綜合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對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舉措進行探討。
高校 思想政治 教育 舉措
高校的重要教育職責在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他們除了要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以外,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這樣才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滿足社會對于綜合型人才的需求。而當前高校學生處在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外部環境,思想受到的沖擊較大,如果不能夠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很容易讓他們出現思想蒙蔽和價值觀不合理的問題。因此,高校要加大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提升教育質量的措施。
國家對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極高的重視程度,并且在理論、內容、方法、理念等方面給出了積極的方向引導,其核心內容是強調思政工作的實施必須要堅持以育人為本的原則,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并特別強調高校學生的思政工作要體現出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以及鼓勵鞭策,與此同時還要體現出對于學生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思想教育幫助,提高他們優化自身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高校教育工作的展開打下基礎。上面提及到的這些內容,實質上突出強調的是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創新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將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讓德育教育成為高校改革以及學生發展的助力。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在貫徹落實當中強調要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確立他們在思政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并為他們提供個性化以及人性化的教育服務,最終讓學生受益,促進學生立志成才。高校需要將以學生為本作為理念核心,并結合時代要求做好教育理論以及實踐的研究工作,提出創新思路,發揮學生典型示范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思政素質的全面提高。
高校所承擔的工作主要分成兩類,分別是教育和管理,而教育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通過二者的共同作用來實現高校教育當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優質的服務。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當中,必須要明確這一工作基礎,將服務作為核心內容,并有效確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第一,對于工作重心進行適當的調節,將單一注重學生學習向注重學生生活方面延伸,其目的在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構建與學生的良性溝通機制。第二,對工作內容進行適當的轉變,從單純的教育管理轉向為學生提供倡導服務,服務于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第三,對工作開展方式進行創新,不再單純的依靠專職的教育管理隊伍,而是要積極引導學生自治,提高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讓他們在自我服務當中提升個人素質。第四,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從正面教育轉向針對性的思想疏導,及時發現學生思想方面出現的問題,及時獲得有效的信息,為學生思想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第五,開放工作思維,從封閉型思維過渡到開放型思維,滿足高校教育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要求,全面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
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是教育工作開展的一個保障,而當前輔導員隊伍的綜合素質水平還有待提升,要想真正適應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的要求還需要有所進步以及提高。針對這一問題,高校必須要提高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視以及投入,正確的對輔導員的工作、角色定位,同時為他們提出素質方面的要求,讓他們能夠充分地了解自身具備雙重身份,不僅僅是教育工作的實施者也就是教師,還應該扮演好行政管理的角色,讓輔導員隊伍成為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巨大推動力。一方面,要有效依照輔導員隊伍的崗位要求以及聘任需要成立專門的輔導員專業研究教研室,負責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學生教育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妥善安排以及工作研討,積極為輔導員隊伍水平的提高創造發展路徑。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以工作方法和技巧傳輸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員教育培訓工程,提高輔導員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專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并發揮其在思政教育當中的骨干作用。
在社會變革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動之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凸顯出來,只有注重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才能夠讓他們真正的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高校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扎實以服務為核心的教育基礎,并積極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為思政教育成效的提高提供保障。
[1]張衛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J].才智,2015(20):118~119.
[2]朱凌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長效機制研究[J].高校教育,2013(12):657~658.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