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夢
走出陰霾 重見陽光
——一位由復雜身世引起精神問題的學生案例
陳 夢
本文以筆者擔任輔導員期間處理的一起因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突發事件為例,通過事件概述、案例分析以及經驗啟示三個部分,簡要概述在學生工作過程中,遇到學生心理問題突發事件的有效解決方法,要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在院校與家長之間形成一股合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 精神分裂癥 心理危機干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如何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本案例中的小A,雖然也是家中獨女,不同于一般的獨生子女,由于她身世復雜,遭遇喪親之痛后,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在校期間如果不是同學和老師們及時發現問題,很有可能釀成悲劇。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小A,女,福建人,我校某院大二學生。據悉,該生由于生父母家境貧寒,家中有姊妹兄弟共四人,在出生沒多久便被送到鄰村一戶人家領養。所幸養父母只有她一個孩子,對她關愛有加,而生父母家里的兄弟姐妹也會時常去探望她,使得她很早便得之自己身世,但由于兩家關系尚可,她逐漸接受。養母對她非常寵愛,她也非常認可和依賴養父母。但由于常年農活繁重,養母身心俱疲,在小A讀高一的時候,養母已患上抑郁癥,有自殺傾向,但她念在小A高中課業繁忙,便一直自我克制。直到小A高考結束,養母終于不堪忍受農活壓力,跳樓自殺。此事對小A的刺激過大,事后,小A也開始出現精神問題,并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當地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并開始服藥。由于她年紀尚小,且發現及時,所以服藥后效果顯著。在大一入學后,未出現任何異常情況,因此,周圍人并不了解小A的病史和病情。
入學一年多后,小A自覺已無大礙,便私自停藥。大二下學期,她由于一些小的宿舍摩擦開始出現行為異常,認為室友在針對她,搬去其他宿舍住,并給班主任、輔導員老師在QQ上留言,抱怨舍友的過錯。班主任、輔導員及時與她溝通勸阻,緩解了她的情緒。但在第二天上午,她在課堂上表現異常,該生班主任立即趕往現場,并陪在她身邊。輔導員則聯系該生家長,從家長口中得之該生兩年前便患有精神分裂癥,但由于長期服藥,未出現異常,目前狀況可能是私自停藥造成的。當天下午,學生處專業心理老師對她進行評估,認為她目前的心理狀態非常不好,整個人在交流中語言含糊不清,甚至有被害妄想癥的表現。隨后,在學生處領導和學院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迅速將該生隔離在校招待所,由其班主任與輔導員陪護。當晚,其親生姐姐從福建趕來。第二天上午,小A及家人在學院領導、老師的陪同下,前往海南省安寧醫院接受治療,辦理住院手續。半個月后,由于小A恢復情況良好,情緒穩定,在醫生的簽字同意下,由其姐姐陪同坐飛機回到福建老家繼續進行治療。目前,通過定期與其姐姐聯系得知,小A已重新按時服藥,身心已經恢復,沒有大礙。
此精神類藥物一般內含激素,客觀上易導致人肥胖、嗜睡,因此,長期按時服藥的小A覺得自己身心已無大礙,在未有醫生或者家長的同意下,私自停藥,造成嚴重后果。
停藥后的小A在遇到一些常見的人際摩擦與矛盾時,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理性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據了解,小A所遇到的宿舍矛盾源于某一性格外向的室友在平時與大家相處時表現強勢,但相處一年之久后,室友們,包括之前正常服藥的小A都已經習慣并表示理解接受。但隨著自行停藥的小A逐漸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緒,開始覺得這位室友在欺負她針對她,甚至想要殺害她。
精神分裂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自殺率的心理疾病之一,因此,對于該生出現的癥狀,必須進行醫學治療,同時對該生進行心理幫扶。
(1)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保持較高的熟練度和敏感性,這樣才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2)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工作要發揮學生的作用。遇到心理危機發生的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干部和其他普通同學也能夠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在本案例中,正是在小A好朋友的幫助下,成為她重要的精神支持,對其恢復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在此也不能忽視整個事件對相關學生的影響,在過程中,要及時對相關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安撫和疏導,事后也要對她們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3)學院和學校共同化解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危機。學生的心理危機事件解決的好壞事關學校的穩定和學生家庭的幸福,因此,必須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化解危機。本案例中,學院和學校集體研討了小A問題的應對方案,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和支持。(4)心理危機干預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心理危機關系到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對于學生生命的保護,家長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必須與學校密切配合,共同化解危機。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師范大學)
陳夢(1989-),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海南師范大學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