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琳
行業指導委員會對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研究
徐 琳
職業教育為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承擔著為高新技術轉化、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在職業教育的多年發展歷程中,行業指導委員會對職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但是在現階段,行業指導委員會仍然存在現實的指導難題,需要從主體、機制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歷程 引領 問題 改進
近年來,行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度及重要性有目共睹。在經濟結構轉型與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行業指導委員會對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越來越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經歷了恢復-發展-滑坡-重振-發展五個不同的階段。
1978-1984年,職業教育恢復階段。形成了多部門、多行業共辦職業教育的途徑與格局;疏通了辦學主體渠道,允許社會力量辦學。
1985-1996年,職業教育發展階段。這一時期職業教育辦學引入市場機制,逐漸走向主要依靠行業、企業、事業單位辦學和社會各方面聯合辦學的路子。
1997-2001年,職業教育滑坡階段。職業教育計劃培養的社會經濟基礎變了,培養模式卻沒有相應地轉變。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就業關聯性不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不強,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2002-2008年,職業教育重振階段。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基調一直延續至今,取得的成效得到公認。
2009年至今,職業教育新的發展階段。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驅動下,職業教育在合作辦學、校企共建、教學改革、服務地區經濟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1996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給與了充分認定。然而,“行業”究竟是什么?行業的主體是(1)政府部門?(2)行業協會?(3)專家委員會?這個問題并未在法律中得到確認,而更多的是被理解為行業協會。
1999年11月8日,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簡稱“行指委”),各行指委成為行業指導職業教育的主體,是對相關行業(專業)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指導、服務和質量監控的專家咨詢組織,同時也是指導本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專家組織。各行指委的工作被納入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即全指委)教學改革工作的統一部署,部分行指委根據工作需要還設立了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即專指委),形成了全指委、行指委、專指委三級職業教育指導工作體系。
此后教育部根據社會經濟與職業教育需要,分別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調整了行指委的人員結構以及行指委數量,覆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除國際組織外的所有門類。
1999年至2010年,各行指委以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作為主要指導對象,這從“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名稱以及各年教育部關于行指委的相關文件中可以看出。
2011年8月,《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頒發,指出應當把高職的教學指導委員會與中職的行業指導委員會聯合起來,共同為職業教育發展做工作。
2012年12月,重組后的行指委職能相應擴展到高等職業教育,結束了在此之前的高職的教學指導委員會與中職的行業指導委員會分而治之的局面,更加體現高職引領、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的理念。
1999年之后的一段時期,全指委的主要工作涵蓋了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研究與開發“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項目,研究和制訂重點專業教學改革方案,制訂各行指委的工作規劃。
2010年,教育部所列舉的行指委指導作用中,明確提出分析行業形勢、預測人才需求制定培養標準、促進聯合辦學、推動教學改革等要求。
2011年6月,教育部提出行業指導推進職業教育應實現“5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2013年1月教育部召開的新一屆行指委大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對行指委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著力提高行業指導能力;二是行業參與,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三是行業推動,銜接學歷學位和職業資格;四是業履職,推動大賽與產業發展同步。
從歷年的政策文件、會議精神可以看出,行指委的作用從最初微觀的教學研究,逐漸轉變為宏觀的行業發展分析、人才需求分析、促進產教融合、推動聯合辦學,更加扎實的開展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師資培訓、職業資格認證、職業技能競賽等工作。
行業指導職業教育發展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并且指導職責主要是落在行業指導委員會這一主體上。然而,各種職責的履行效果與各種期望達到的目標卻有較大差距。存在的現實難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行指委作為專家咨詢組織,形式上比較松散,對各行業內部的企業難以發揮調動、組織、協調的作用。這也是近年來校企合作較難推進的重要原因所在。
行指委的諸多職責履行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權力與經費的基礎上,然而除了有關行政文件之外,現有法律賦予行指委的權力非常有限,經費來源相當程度上需要額外自籌經費,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使指導工作難以開展。
在考慮行指委專家構成的時候,應著重考慮從行業協會中聘請專家。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其具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學習最新技術、擬定行業標準以及影響政策和法規的制定等方面。從行業協會中聘請專家有利于優化行業指導委員會的成員結構,有利于相關工作的開展并達成實效。
首先,要使行指委在形式上要有固定性。例如行指委應該有穩定的人員、固定的辦公場所、明確的運行制度。
其次,要確立行業指導委員會的權威,賦予其一定的行業監管的職責和權力。這意味著不僅要授予行指委提供咨詢服務、行業培訓等職能,更應該賦予行指委行業標準、行業準入、資質審核等權力。
最后,要為行指委提供經費支持,以保障行指委的各項職能的履行。例如給予優惠政策、適當免稅、財政支持、專項經費配套等。
[1]和震.我國職業教育政策30年回顧[J].教育發展研究,2009(3):116~118.
[2]曾慶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回顧與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14(19):22~26.
[3]編輯部.行業指導:體系如何建,工作如何做[J].職業技術教育,2013(18):38~40.
[4]周雙林,夏苗芬,徐霞.確立行業協會地位,落實行業在職業教育中的指導作用[J].當代職業教育,2014(08):62~65.
[5]吳一鳴.論職業教育發展中行業指導的功能實現與改進策略[J].職教論壇,2014(10):4~7.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
本文系2016年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四川省民辦教育研究中心)科研課題《“行業指導委員會”對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研究》(項目編號:MBXH16YB28)。
徐琳(1982-),女,四川遂寧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