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校本科《國際商務談判》實踐教學所面臨的困難入手,從理論上闡述了三課堂聯動實踐教學的內涵,進而設計了《國際商務談判》三課堂聯動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將有限的課堂環境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談判能力,形成“以賽代練,以練促學”的“三課堂”循環聯動教學模式,推動教學實踐創新。
關鍵詞:國際商務談判;三課堂聯動;實踐教學
引言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與多重自貿區建立的國家戰略疊加,國家急需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級復合型商務人才;同時,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隨著教育改革實踐與理論的不斷發展,應用型人才也成為國際貿易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經濟學院國貿系把長期教學實踐中秉承的傳統和理念歸納為“以國際化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研相長的師生互動機制”兩個方面,并作為國貿系的辦學特色。專業教學方法改革需落實到具體課程,而且十幾門專業課程同步進行教學改革難度較大風險較高,因此國貿系以《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為試點,進行三課堂聯動教學方法改革探索,與其他理論性課程不同,《國際商務談判》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并且作為在校學生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參與真實商務談判,且課堂模擬與真實談判環境的落差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因此,國貿系以《國際商務談判》為抓手,踐行“三課堂聯動”實踐教學創新模式,將有限的課堂環境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談判能力。
一、現有課堂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因為商務人員職業的特點,一家企業一般不可能批量接收很多的國際商務專業實習生,好多的學生在畢業實踐過程中很可能找不到專業對口崗位的單位進行實踐。
第二,即便是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崗位進行實踐,也會因為這個崗位自身的保密性等因素,不會讓實習生直接參與甚至觀摩商務談判全過程,尤其是重大項目的談判,實習生能做一些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就算不錯了。
第三,在于實習生自身的原因,學生剛出校門,涉事不深,理論知識有,但無社會經驗,應變能力不強,也無法勝任需要較高綜合素質的商務談判工作。
第四,鑒于商務談判工作本身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既要具備國際化視野與理論素養,同時又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與溝通能力,學生從入職到具備工作能力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而用人單位一般不會組織相關培訓與學習。
在對以上四個問題思考基礎上,國際商務專業成立以來,國貿系深刻剖析《國際商務談判》課程三個課堂現狀,分析我系現有環境資源條件,總結三個課堂融合規律,進行三課堂聯動實踐教學實施和探索。
二、“三課堂聯動”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內涵
(一)三課堂聯動實踐教學理論基礎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B.S.Bloom等人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體系應包括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領域,包括對職業的認知、職業的情感、職業能力等幾個方面。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與多重自貿區建立的國家戰略疊加,國家急需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級復合型商務人才;同時,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隨著教育改革實踐與理論的不斷發展,應用型人才也成為國際貿易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
(二)三課堂聯動內涵及實踐教學內容
三個課堂主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三個實踐教學環節。第一課堂的實踐教學是以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并在校內進行的實踐類課程為主,包括在校內進行的實驗、課程設計、課程論文、課程綜合實訓、專業綜合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等。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主要指教學計劃以外的課外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實踐、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等為主,還包括學生社團、俱樂部、培訓、考證考級、自主實踐、學科競賽、技能競賽活動等,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第三課堂的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校外,是第一、第二實踐教學課堂的拓展。包括在校外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如專業社會實踐、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調查、崗前綜合實訓、頂崗實習、調研服務等各種產學合作教育等。
三、《國際商務談判》“三課堂聯動”運行機制
(一)以《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為依托的第一課堂旨在積累國際商務專業知識。
本課程總共48課時,其中32課時用于基礎知識講授,16課時用于案例分析與課堂分組練習;同時輔助以“商務談判模擬軟件”,配合國貿系商務談判實驗室,為學生營造最真實的模擬談判環境。期末考核為分組商務談判模擬形式,同時需提交紙質談判策劃方案研究。
(二)以“國貿系模擬商務談判大賽”與“商務部全國商務知識競賽”為依托的第二課堂磨練學生的專業技能。
第二課堂力爭從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培養學生綜合專業技能。“國貿系模擬商務談判大賽”注重實踐能力,每學年舉辦一次,覆蓋國貿系全體二、三年級學生,比賽分為初賽、復賽和決賽,采取淘汰賽制,評委由國貿實務教研室教師擔任,賽事組織由國貿系與學工辦聯合舉辦,整個比賽從初賽到決賽歷時一個月。“商務部全國商務知識競賽” 注重理論積累,每學年舉辦一次,覆蓋國貿系全體三年級學生,初賽采取網絡答題形式,成績優秀者將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比賽,同時有機會獲得商務部組織的校企對接活動。
在剛剛過去的2016-2017學年,國貿系更是將傳統的商務談判大賽成功拓展為包含四大模塊的“商務實踐月”,并取得圓滿成功!第一屆“商務實踐月”活動由國貿系和國貿系學工辦聯合主辦,包含多個子活動,分別有三個校級比賽,一個系內培訓活動。從基本的商務禮儀培訓、商務英語演講展示到商業企劃書的撰寫,最終落幕于模擬商談大賽。旨在探索教學模式創新、豐富實踐類教學形式、踐行“以賽代練,以練促學”的“三課堂”聯動模式,鍛煉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領導能力。同時為全校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與分享創意的良好平臺。
1.規模擴大。“商務實踐月”將傳統系內比賽推廣為全校活動,在歷時40天的比賽活動中,共計290名參賽者,40余只參賽隊伍,經過14輪激烈角逐,參與的工作人員超過100名。endprint
2.形式豐富。“商務實踐月”共包含“談、商、論、踐”四大活動。
“談”:模擬商務談判大賽,共有來自全校的140名同學組成的28支參賽隊伍參賽,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五屆,并得到教務處及院領導的一致好評。本屆比賽成功推廣至全校,賽事共計5輪。談判內容、評分標準、比賽程序和談判場景設計等由國際貿易實務教研室老師依照全國談判大賽的標準制定,并由該教研室老師擔任評委。
“商”: 商務禮儀培訓。由國貿系教師與我系優秀畢業生代表為本系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從著裝禮儀、會面禮儀、問候禮儀、介紹禮儀、握手禮儀、用餐禮儀、儀態禮儀等7個方面全方面進行商務禮儀培訓。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商務禮儀作為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用以維護企業形象或個人形象,對交往對象表示尊重和友好行為規范的重要性。
“論”:商務英語演講比賽。在國際化大趨勢下,國內人才市場對學生英語,特別是商務英語的要求愈來愈高。諸多社會活動也越來越強調人際交往的溝通能力,能否用自信自然、清晰準確的商務語言來與老板和客戶進行溝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職場發展。在此背景下我系推出首個英文類比賽,比賽效仿劍橋商務英語(BEC)口語考試模式,圍繞商務應用的主題,以命題演講、即興答題、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商務英語的基本素養,比賽由國貿系雙語教師與英語系教師擔任評委。
“踐”:商務企劃書大賽。在品牌營銷中,一份好的企劃書無疑會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專業的品牌策劃書在商務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營銷策劃能力,參賽選手需為抽簽選取的特定行業進行品牌與營銷策劃,評委根據企劃書的創新性、可行性,以及現場答辯的表現進行評判。
(三)以“全國商務談判大賽”為依托的第三課堂來檢驗學生的職業素養。
每學年參賽一次,參賽選手從“二課堂”系內比賽中擇優選取,同時配備專職教師給予培訓。同時,全國比賽的案例與視頻,也會更新應用到次學年的“一課堂”《國際商務談判》課程教學中去,從而形成“以賽代練,以練促學”的“三課堂”循環聯動教學模式,推動教學實踐創新。
四、《國際商務談判》“三課堂聯動”特色與創新點
教學實踐創新:《國際商務談判》課程與其他理論性課程不同,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并且作為在校學生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參與真實商務談判,因此如何將有限的課堂環境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談判能力,就成為此教學模式的創新之處,形成“以賽代練,以練促學”的“三課堂”循環聯動教學模式,推動教學實踐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為天津財經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國際商務專業三課堂聯動教學方法改革探索與實踐”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曹杰,1983.1,經濟學博士,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貿易便利化,中國對外貿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