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娟
摘 要: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單親家庭的孩子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大多敏感、脆弱,需要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從情感上彌補他們。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注重情感的交流,通過情感交流走進對方的精神世界乃至心靈,給他們完整的情感。文章分析了單親孤兒情感問題的產生原因以及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交流;單親孤兒;內心
每個人都有被人愛和受人尊重的愿望。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講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我們需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讓單親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陽光成長,讓他們擁有飽滿的情感。
一、單親孤兒生情感問題的原因
在單親家庭、孤兒學生當中,經常會出現情感缺陷的問題。就目前而言,社會上的離婚率較高,班級中總會有不少的單親孩子甚至是孤兒,他們和一般的孩子相比更早熟、獨立、孤僻,想法略有偏激。他們缺少了一份完整的愛,在他們的內心世界中沒有完美,總是有缺失。長期的情感缺失會導致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得不到滿足,往往會出現消極懈怠的情緒;加之情感世界的不穩定以及空虛,會使得他們對于情緒的控制不佳,常常沖動或者不安,隨之而來的便是情感饑渴,這種問題在單親家庭和孤兒孩子當中表現為對情感交流缺乏,渴望得到情感卻無法獲得,因此產生的一種情感的障礙問題。所以相當一部分的單親孤兒生表現出冷漠的性格。
二、對單親孤兒生的情感交流
(1)言傳身教,表達情感。對孩子表現出耐心和細心,他們的情感受到過傷害,會很敏感,耐心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堅信這一點:滴水石穿,每一點愛都能將他們的受過傷害的心一點一點地進行治愈。記錄他們的成長,讓他們找到幸福的感覺,讓他們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來自世界的善意,給他們快樂。
(2)幫助單親孤兒生建立正確的情感認知。作為教育者,應當對這些孩子稍加關注,不同于監管,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設身處地地為這些孩子著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從他們的視覺去觀察、去體會、去描述。
給孩子們尊重、信任和鼓勵,不同于強勢的講述讓孩子們被動地接受,而是以心換心,聆聽孩子們的想法,指引他們認識自己的情感,鼓勵他們去進行表達。再者,可以以自身為例,講述一些自己的經歷、感覺,然后對孩子們進行引導,使孩子們釋放出積壓在內心的不安、壓抑、悲傷情緒,對生活、人生產生美好的期許。教師要幫助孩子們對情感和表達建立良好的認識,得到準確運用語言表達一些與情感相關的能力,正確地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
(3)幫助單親孤兒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調控。在情感交流當中,教育者能夠注重加強對單親孤兒生的積極情感、樂觀精神的指引。積極的情感會讓單親孤兒生正確地面對人生,建立強大的內心,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在遭遇挫折、艱難困苦時不會逃避、怯懦,樹立好信心。同時,當單親孤兒生無法用理智的頭腦思考消除悲傷、苦痛的負面情感時,正確地幫助他們進行把控和調節,不要蠻橫地否認一切。
(4)教育者對自身情感修養的提升。教育者自身的情感修養對單親孤兒生的情感問題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們吸引著孩子,使之為此向往。教育者和諧、溫馨、友好、信任、溫柔的心理環境同時也會給孩子們創建一個健康積極的氛圍。
三、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用心靈的愛撫來抑制心靈的創傷,用精神的甘露來滌療精神的污染。”教師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對于單親孤兒生,更是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致入微地對單親孤兒生進行關注,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用真誠破開封鎖的心,用愛撫平心靈的創傷,找回失落的愛,給他們一個穩定的環境安撫不安的心,消除其自卑心理。世界總是充滿愛的,命運傷害了他們一次,我們就更應該保護他們不再遭受第二次的傷害。
參考文獻:
[1]曾玲娟,李紅云.心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宗順.論職業教育的“以人為本”[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