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珍
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對小學體育大課間組織模式進行分析研究,在陽光體育基礎上探索小學體育大課間組織形式的創新開展。研究認為,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有利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在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應該集中劃分區域,以小集體分項練習為主,在班級特定活動區域內分層分片活動,班主任、科任老師幫輔,促進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關鍵詞:陽光體育;大課間;小學體育;組織形式
一、引言
始于2007年的陽光體育活動促進了校園體育的廣泛發展,對廣大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大課間體育是課外體育活動的關鍵部分,做好大課間的組織安排能促進課外體育活動的高效提升。傳統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主要是以廣播體操為主,配合集體慢跑活動。但隨著陽光體育的深入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有了更為豐富的變化,尤其是在組織形式上顯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做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奠定運動技能遷移的基礎。
二、相關概念解析
1.陽光體育的內涵
陽光體育運動是指把追求健康和學生全面發展放在首位,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的,以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基礎,做到與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形成長效機制,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立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深入人心,使陽光體育運動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一種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陽光體育是一種積極、陽光、樂觀、豁達的生活方式,是促進身心健康的一項全民運動,對于廣大中小學生而言就是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參與體育活動,體驗運動的樂趣。
陽光體育活動實行十年以來,校園體育活動呈多樣化發展,已經成為學校體育深入開展的指導思想。在小學階段應該加強陽光體育的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興趣,同時促使小學體育在組織和實施上有更多的創新。
2.大課間體育活動
一直以來,學校體育中的課間操的定位都以眼保健操、廣播體操為主要內容,以衛生保健調節為主要功能,運動負荷較輕,內容單一。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為確保學生每天達到一小時體育鍛煉的要求,把課間操擴展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它既是課表上規定的體育內容,又是在體育教師指導下,在校領導、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參與管理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起來的一種體育活動課程。它是一種新的學校體育的組織形式,是對傳統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的繼承和發揚,大多安排在上午或者下午的課外休息時間,時間一般為 30 分鐘左右,是課外體育活動的一部分。本研究所界定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主要是指上午第二節課和第三節課中間的20~30分鐘活動時間(見表1)。
三、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原則
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針對的是全國廣大的大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其基本要求在于:保證學生的安全,完成一定的活動計劃,有一定的運動時間和強度,促進學生全員參與。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原則應該更加的全面。
1.安全第一的原則
任何的體育活動都必須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注意力較為分散,這就要求教師在大課間活動時必須做好學生活動組織,嚴肅活動的紀律要求,保證體育活動在學校的控制之下進行,對各種意外的環境情況做好預防,有安全預案。
2.創新興趣原則
陽光體育活動不僅要求有一定的運動強度,還要體現出趣味性,在活動內容的制訂上必須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在盡量保證學生興趣性的基礎上,盡量做到豐富體育活動的內容。教師要創新活動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在活動上進行創新,尤其是體育游戲的各種創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全員參與原則
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因此學生應該全員參與大課間的體育活動。而作為學生的榜樣,全體教師也有責任全員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在做好活動組織工作的同時,引導那些體質較差或者運動興趣不強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
4.差異性原則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身體發育的差異性較顯著,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候必須注意到學生之間運動水平的差異性,在一些專業技能性較強的運動項目上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盡量做到分層活動,根據學生之間能力水平的不同進行分組,保證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信心積極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之中。
四、加強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隨著近三十年來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在小學時期加強體育鍛煉就顯得十分重要。雖然小學階段的整體課程較少,學生有較多的課余時間,但在放學后學生大量的時間往往被補課所占用,能獨立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非常少,因此加強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鍛煉十分必要。
1.小學生的年齡小,但身心發展較快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大多在7~13歲,他們心智發育不完全,但身體發育較快,心理功能呈現出逐漸發展成熟的變化。他們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身體機能趨于完善,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學生力量發育緩慢,但靈敏性、柔韌性較好,并具備一定的速度、耐力。在心理上,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興趣廣泛,適合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
2.小學階段課余時間較多
教育部小學課程設置主要是為了奠定學生學習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興趣,總課程量相對中學較少,因此學生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同時,體育課課時僅次于語文和數學,幾乎與英語并列,課時量較大,這對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習慣有重要的意義。而從總課程設置來看,小學階段每一天的課時總量較少,有大量的課余活動時間,是大課間活動實施的基礎。endprint
3.課余統一集中活動的時間較少
小學階段學生獨立自主的活動較少,為了保證安全,學生放學總是以最快的速度離校,大大減少了學生自主性集體活動時間,而在體育課之外能讓學生統一集中活動的只有大課間的這段時間。加強學生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創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在小學階段最大限度地拓展陽光體育活動實踐。
五、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大課間一般有20~30分鐘的時間,各地區根據學校的具體要求和安排,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具體安排和內容也各不相同。根據學生的運動興趣、組織要求和安全等原則要求,當前各大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最主要有以下四種組織模式:全校集中組織型、俱樂部組織型、自由分散組織型、小群體組織型。這幾種組織模式的應用往往是幾種類型的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實施。表2 是當前大課間體育活動主要組織模式的優缺點分析。
綜上所述,適合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全校集中組織型和小群體組織型模式,這兩種模式從集體到個人都比較契合小學管理的要求。其中集中組織型模式是傳統的組織形式,尤其適合小學生的日常活動管理;而小群體模式就是在陽光體育活動的快速發展中逐漸提出和形成的大課間組織形式,其活動的群體由學生自由結合,其基本思想是試圖通過體育鍛煉中的集體因素和學生間交流的社會性作用,通過學生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增強鍛煉的效果。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全校集中小群體活動,也即在全校統一活動的背景下,各個班級自由組織活動,班級與班級之間互不干擾。
六、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內容
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的創新,應該是統一集中型組織模式和小群體組織模式的深入結合,在穩定安全組織的前提下充分規劃各班級活動的區域和范圍,自主科學選定活動內容,做好監督和管理(見表3)。
1.因地制宜,全面統籌,劃定班級活動的區域
不同地區的學校,有效體育活動范圍各不相同,為了保證學生在大課間活動有合理運動的地點,必須統籌全校的體育活動地點,在保證安全活動環境的前提下,按照學生人數和年段水平需求合理地劃分運動區域。為保證學生安全和便于管理,每個年級、班級必須在指定的區域內活動,以班級為基本組織單位進行體育活動。
2.科學民主地確定活動內容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年齡跨度比較大,學生在體育運動的接受能力上截然不同,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發生轉移,規范而嚴格的體育活動不適合學生跳脫的思維。因此,在各個年級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選擇上,一方面可以按照等級劃分運動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全班學生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班級的運動,每學期的大課間的內容由班級自主討論決定,所需體育器材可由班級集體購買并作為班級資產。
3.以學生為主體的監督管理負責制
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班干部和體育骨干為主組織、管理相關體育活動。在具體的活動實施中,教師只能引導和外部管理,體育活動的整體運轉、規則的制定必須由學生自主完成。應該由五、六年級的學生組成監督小組,負責檢查教室、衛生間等位置是否有學生藏匿,促使學生在本班級規定的區域內參加活動。同時,進行檢查和評比,保證學生的運動時間和強度符合要求,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4.教師學生全員參與負責制
相對于中學,小學階段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容易走神或者過度興奮,造成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無效性。因此,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在大課間必須及時到位,按期排班,做好學生的整體管理工作。另外,教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也是學生最好的導師,教師的加入能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和自信,如果教師能直接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將會給大課間體育活動帶來最豐富多彩的校園風景。
七、結語
大課間體育活動逐漸成了中小學拓展陽光體育活動的試驗田,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繁榮有利于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陽光體育的大背景要求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必須進行創新、與時俱進,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學陽光體育不能只靠一句空話,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保持組織形式的穩定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朱莉莉.北京市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2]李洪江.關于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研究[J].科技向導,2010(17).
[3]王儷燕.蘇州市中學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版),2011(10).
[4]紀成周,鐘 聲.對大課間體育活動三種組織模式的探討[J].體育師友,2010(5).
[5]劉錦瑤,張運亮,王建華.陽光體育運動下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模式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6):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