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莉
摘要:目的 分析對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患兒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呼吸機相關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集束化護理組,每組51例,常規護理組患兒行以常規護理干預,集束化護理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護理后,集束化護理組患兒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經過統計學分析,該差異存在意義,P<0.05;集束化護理組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明顯少于常規護理組,經過統計學分析,該差異存在意義,P<0.05。結論 對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患兒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減少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25-02
呼吸機相關肺炎(VAP)指的是行機械通氣48 h后到拔管后48 h內發生相關性肺炎,也是機械通氣中嚴重且又常見的一種并發癥[1]。一旦出現呼吸機相關肺炎,很容易出現脫機困難的情況。據國內文獻報告,該病癥的發病率約為43.2%,病死率為51.7%。新生兒發病率為58.8%,病死率為25.1%[2]。由于其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所以國內外相關領域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以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呼吸機相關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其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的預防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呼吸機相關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集束化護理組,每組51例,其中,常規護理男23例,女28例;集束化護理組男24例,女27例,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即P>0.05。所選患兒均經監護人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 行以常規護理干預:①無菌操作:在觸碰新生兒之前,醫護人員需按照“六步洗手法”對雙手進行清潔,并且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需按照無菌原則進行操作。②病室管理:始終保持病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溫度控制在22.0~24.0℃,濕度控制在55.0%~65.0%。以十萬級層流對病室空氣進行凈化。嚴格執行探視制度,如果需要探視,則應在探視前穿著隔離衣等再進入病室。③鼻飼護理:在鼻飼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注意鼻飼速度均勻、緩慢,鼻飼量不宜過多,以適當減少胃內容物反流和潴留量,避免患兒吸入呼吸道內。④呼吸道管理:對于呼吸機管路中產生的冷凝水,需要及時傾倒,并每周進行一次更新處理。如果患兒血氧飽和度出現突然性的降低或有痰鳴音產生,則會立即吸痰,1次吸痰時間應少于10 s,盡可能減少機械對患兒呼吸道的刺激,保證其黏膜完整性。
1.2.2集束化護理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①將床頭抬高:在患兒病情允許范圍內,適當抬高床頭,約15.0°~30.0°,呈半臥位,使患兒更加舒適,并且可以有效預防食物誤吸和食物反流。護理人員需要為患兒翻身1次/2 h,以避免發生壓瘡,促進血液循環。②聲門下吸引:在患兒氣道內產生分泌物時,可以采用聲門下吸引設備行聲門下吸引,利用負壓將在氣囊上積聚的分泌物吸出。③程序化鎮靜:遵循醫囑為患兒行鎮靜劑,定時評估患兒意識狀態、鎮靜程度,將其作為鎮靜劑的維持時間和用量調整的依據。④消化道潰瘍預防:在使用通氣機械治療的過程中,應用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抑制劑對患兒消化道潰瘍有預防的作用,防止胃容物出現反流。⑤口腔護理:護理人員需在每天的早8時、下午1時、晚8時評估患兒口腔狀況,并行口腔護理,對于口腔感染狀態的患兒行細菌培養,按照致病菌類型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溶液。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對兩組患兒情況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收集所有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字2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x±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結果
集束化護理組患兒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經過統計學分析,該差異存在意義,P<0.05。集束化護理組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明顯少于常規護理組,經過統計學分析,該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由于機械通氣需形成人工氣道,使呼吸道的溫濕化效果和過濾作用被削弱,下呼吸道中黏液纖毛功能受到抑制,減弱了纖毛運動,甚至纖毛運動消失,對異物的消除能力降低,呼吸道變得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感染,特別是新生早產兒,因其免疫系統功能還未發育完全,如果肺部出現原發性疾病,則會降低肺部順應性,肺部更容易受到感染[3]。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概率與機械通氣時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機械通氣時間每增加1 d,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就提升1.1~3.0%。有國外研究學者稱,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的主要途徑有:①細菌定值;②誤吸。根據新生兒胃部結構特點可知,新生兒容易出現胃食管反流的現象,特別是在鼻飼過快、量過多時,會使胃食管反流增加,并且細菌移位的幾率也有所增加[4]。
集束化護理干預是基于循證護理研究的護理措施,以常規護理為前提,通過將床頭抬高15.0°~30.0°,形成合理的鼻飼護理和腸胃引流、保持聲門下吸引分泌物、呼吸機管路、口腔護理等護理措施,使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概率降低,同時縮短了患兒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5]。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兒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集束化護理組患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為3.90%,而常規護理組為17.60%,兩組數據差異明顯,說明對新生兒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患兒行以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概率,減少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值得在臨床中大范圍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余玉娥,陳素芹,王玲,等.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對預防新生兒有創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08):677-678.
[2]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04):266-268.
[3]錢敏,劉艷林,顧娟,等.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06):108-110.
[4]尹立琴.N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集束化護理[J].中國優生優育,2013,19(08):668-670.
[5]程麗惠.集束化護理在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價值[J].浙江醫學教育,2014,01(05):43-44,59.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