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坤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共14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腦出血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可明顯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程序;腦出血;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52-02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發病急驟,病情嚴重,且發病后多伴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應激性潰瘍、便秘等并發癥[1]。因此,在患者治療中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對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提高恢復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共146例。男82例,女64例;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62.5±10.6)歲;丘腦出血26例,基底節區出血90例,腦葉出血15例,腦干出血6例,小腦出血9例。隨機將入選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即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心率及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如果出現異常現象要及時報告醫生,并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及時調整治療內容,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肺部感染預見性護理 為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要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有害分泌物,每隔2 h幫助患者翻身1次,輕輕拍打背部數下。呼吸不暢和呼吸困難的患者可以采取機械通氣進行輔助呼吸。呼吸道有較多分泌物者給予霧化吸入,并指導其進行深度呼吸、咳嗽和排痰練習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長期臥床的腦出血患者尤其要做好基礎護理工作,每天定時幫助患者拍打后背,清洗受壓部位,并做簡單的翻身運動。
1.2.2應激性潰瘍預見性護理 腦出血患者要補充足夠的蛋白、纖維和熱量,以防止動脈硬化的產生,并要嚴格限制脂肪和鹽的攝入量,防止發生動脈硬化。對于昏迷狀態的患者給予鼻飼流食。同時要叮囑患者多飲水,促進新陳代謝,保持大便的通暢,防止排便用力過猛造成的腦血管二度破裂。經常對患者進行按摩,利于局部血液循環的改善。定時進行胃液檢查,密切觀察有消化道出血現象的發生,可以適當應用胃酸抑制劑和胃黏膜保護劑。
1.2.3泌尿性系統感染預見性護理 鼓勵患者進行自主排尿,盡量減少導尿管的使用;不能自主排尿者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同時,要確保導尿管的暢通和尿袋低于床面10 cm以上的距離以防止出現細菌的逆行感染;使用導尿管期間,嚴謹導尿管堵塞和受壓。同時,每天要堅持用0.05%的碘伏對尿道口進行消毒2次,并定時沖洗膀胱[2];自主排尿訓練,利用開關夾控制患者的排尿時間。
1.2.4負面情緒預見性護理 腦出血一般發病突然,患者及其家屬容易產生抑郁、恐懼和抵觸心理[3]。醫護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對患者進行疏導和安慰,幫助患者緩解內心的恐懼感,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使之能夠主動配合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和住院時間,同時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采用χ2檢驗,住院時間采用(x±s)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5%,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44%,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21.3±4.2)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25.1±6.8)d,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7.26%;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86.3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物質條件的改善,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之一。由于腦出血患者一般發病突然、病情較重、病程遷延且發展迅速,因此依靠單純的手術治療并不能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常規護理的工作內容比較簡單,護理程序不成系統,缺少對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和細心觀察。預見性護理程序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病情的發展規律和變化特點判斷可能發生的隱性問題,并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護理程序和具體措施[4]。腦出血患者臨床表現有意識障礙和身體反射能力減退等特點,因此存在痰液和分泌物的排除困難的問題,而且患者臥床期較長極容易引感染類疾病[5]。預見性護理程序工作會定期病房進行消毒和開窗通風,注重環境和個人的衛生清潔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供科學護理程序,可有效預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對于壓瘡,醫護人員要協助患者多做翻身練習,及時更換床單和病服。最后,患者的心理因素對疾病的預后也存在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可促進疾病恢復。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開展預見性負面情緒護理,調整患者的不良情緒,充分調動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爭取盡早達到治愈效果,提高現有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同時,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高達97.26%而對照組僅為86.30%(P<0.05),差異同樣具有顯著性。由此可見,預見性護理模式能及時糾正患者的負面心理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鄭俊青,何文英,安聰娟,等.腦出血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的現狀[J].河北醫藥,2015(2):271-273.
[2]劉志美,曾靜,李秀芝,等.預見性護理對腦出血患者并發癥、滿意度及住院時間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5):1111-1112.
[3]劉明月,楊偉偉.對58例腦出血患者實施臨床預見性護理的護理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19):151-152.
[4]王澤緯,占繪華.預見性護理對急診科腦出血患者并發癥及其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3142-3143,3144.
[5]馮陽,張超,文澤賢,等.基底節區腦出血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7):890-892.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