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娟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在初三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也轉變了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僅僅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三語文教學水平,教師就應將教學知識點與趣味教學形式相結合,通過趣味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增強初三語文教學效果,全面有效地促進學生穩定發展。
關鍵詞:知識點;趣味;初三語文;教學思考
當前最受人關注的話題就是如何有效地將初中語文畢業考試中可能會涉及的知識點與趣味性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整個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向思想性、情趣性以及文學性方向不斷發展,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也為推動初中生的未來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新課教學中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挖掘和梳理,借助點與線來形成面
在初三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文中的題目答案,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課文的知識點當中,學生只需要對文章進行有效分析和閱讀,便能夠找出文章題目中的答案,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幾點:問題一,在文章中主要運用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問題二,將這些句子當中的說明方法和其作用寫出來?問題三,將議論文當中某一語句的論證形式和作用寫出來?學生在解答這些問題時,會很容易將問題二和問題三弄混,將兩者答案弄反。未經過良好的審題和分析,在解答題目后,還會認為答案是對的,缺乏對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初中生對于這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與其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有著極大的關系,如果學生不能有效掌握這些知識點,那么將很難解答相應的問題,而影響到學生學習水平。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會先對良好的語境、思想以及語言進行知識點的表達,而對于相應問題的解答,主要是通過學生對具體課文進行有效分析與賞析的形式,讓學生對相應情境進行感受和分析,并在同學表達的啟發之下,將問題解答出來,對相應知識點進行理解。所以,在初三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新課知識點的挖掘和梳理,通過讓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掌握,將這些知識點連接起來,通過自身的不斷探究和分析,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三語文知識,并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通過趣味化形式將細小的知識點落實到教學當中
在初三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經常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但是有很多學生還是會將相應的關鍵字寫錯或是弄混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必須選擇合理的方法,讓學生對這些字或詞加深記憶,進而降低錯誤的出現幾率。
一方面,在首次知識學習時,教師要保持語音清晰,使學生能夠清楚地分辨出每個字詞的發音特點。例如,“舉例子”中的例(lì)和“列數字”中的列(liè),讓學生認識到兩者讀音的不同,進而有效地保障學生對兩者進行有效區分,從而杜絕類似問題的出現。所以學生在初次學習相應知識時,必須反復地對其讀音進行朗讀,進而在第一時間加深對這一字或詞的記憶。
另一方面,在后期的教學當中,教師要運用清源、釋義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相應知識時,可以通過理解其意思,進而更好地掌握相應知識,并真正有效地提升整體學習效果。例如,“萬人空巷”和“十室九空”兩個成語,從字面意思看,兩者很像,但是對其進行深度分析,就會發現兩者含義其實是完全相反的。
三、明確問題并掌握學習技巧,進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
初中語文的考試內容中有三分之二的問題都是課外知識,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卻能夠在課內找到。所以學生要對問題進行明確,并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進而真正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這樣才能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學生在解答閱讀問題時,必須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理解,不要出現馬虎的現象,并對文章進行通讀,理解其中意思,并在良好的學習技巧下將問題進行有效解答。
參考文獻:
[1]林芳群.知識點+趣味:初三語文教學之我見[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版),2011(2):64.
[2]李淑琴.新課改下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版),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