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語動機自我系統”是當前二語動機研究領域最新的理論,該理論由三因素組成:理想二語自我、應該二語自我和二語學習體驗。本文是基于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對不同性別學習者學習動機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旨在揭示該理論對男女不同性別學習者產生的差異,希望對未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理想二語自我;應該二語自我;二語學習體驗;性別差異
1引言
隨著在二語教學與研究領域,其研究的重點日漸由教師的“教”轉移為學生的“學”,研究者也開始將二語動機作為關注的焦點。在二語習得領域過去的幾十年中,對二語動機的研究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社會心理取向階段、認知導向階段、過程導向階段和社會動態取向階段。當前的社會動態取向階段,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專家Dornyei將自我和認同理論融入二語動機研究,提出了該研究領域最新的理論成果—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體現了二語動機理論的發展與創新。近年來,關于該理論的研究陸續展開。本文是在劉鳳閣“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模型的基礎上進行關于大學英語專業過專業四級的本科生性別差異研究,旨在揭示“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對不同性別英語學習者動機行為的影響差異,以便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其二語學習動機。
2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
在可能自我和自我差異理論基礎上Dornyei(2009)建立了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該理論包括三個層面內容:①理想二語自我,指與二語習得相關的理想自我部分。如果我們想成為的理想自我是針對某種二語習得的,那么自我就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縮小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②應該二語自我,指人們相信自己為了避免負面結果的產生而應該具有的那些特征;③二語習得經驗,指與具體學習情境相聯系的動機,如:教師、課程設計、班級小組和前期學習經歷所帶來的影響。這三層內容共同形成了對二語習得動機進行解釋的理論框架。
3研究設計
研究問題:①在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三因素中哪個因素最能預測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行為?②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對不同性別的英語學習者動機行為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如果存在差異,差異是什么?研究假設: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對不同性別的英語學習者動機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本文采用以調查問卷為主的定量研究方法。調查問卷使用“英語學習者(大學)調查問卷”(劉鳳閣,“二語動機自我系統”視角下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P159Appendix3.2),該調查問卷的信度已得到檢驗,證實可行。問卷在本文的研究被試中進行施測。數據收集后,通過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研究樣本來自某師范大學在校英語專業過英語專業四級的本科生,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男女生各30名,總計60名,作為本次研究的被試。所有測量數據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4研究結果與分析
4.1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與學習動機行為的數據分析
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分析所得數據了解在實際學習中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與激發學生學習行為之間關系的大體狀況。通過對所得數據的描述性分析,可以解答第一個研究問題。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中三要素的平均數都高于平均數的平均值,也就是說,在所有學生中,二語學習體驗、理想二語自我和應該二語自我可以作為影響因素影響學生的二語學習。在三因素中,二語學習體驗的平均值最高。這說明:在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三因素中,二語學習體驗與激發學生學習行為的關系最密切,最能預測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相對來說,理想二語自我與激發學習者行為的關系次之,應該二語自我最不能預測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數據還表明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中的三因素均能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二語學習。
4.2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激發學習行為的性別差異
這一部分旨在探索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三個成分對激發學習者學習行為的性別差異。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數據分析,可以解答第二個研究問題。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二語學習體驗和理想二語自我因素的平均數在激發學習者學習動機行為上男女性別差異顯著,而應該二語自我因素無顯著差異。也就是說,與男生相比,二語學習體驗和理想二語自我更能夠有效激發女生的學習動機行為,而應該二語自我在激發學習者學習動機行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盡管與女生相比較,應該二語自我激發男生的學習動機行為水平略高,但總體上,與男生相比,女生的動機取向更強烈。為什么女生比男生更能激發學習動機行為呢?可能與我們社會對性別的角色定位有關。
5結論與啟示
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結論:①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三因素中,二語學習體驗更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行為;②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對不同性別的英語學習者動機行為的影響存在差異。與男生相比,二語學習體驗和理想二語自我更能夠有效激發女生的學習動機行為,而應該二語自我在激發學習者學習動機行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在二語學習領域,教育者和語言研究者首先應該正視男女性別對二語學習產生的差異影響。其次,教學應該因性別差異而不同。教育者應該就性別差異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改善教育評估方式和學習策略,鼓勵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性別意識,認識到自己的性別優勢,強化優勢,排除劣勢,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玉芬.大學生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的實證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4.
[2]劉鳳閣.“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模型在中國不同英語學習者群體中的效度分析[J].外語教學論與實踐(FLLTP),2015,1.
[3]劉鳳閣.L2MSS理論視角下的中國英語二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4]何云燕.基于性別差異的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D].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論文,2014.
[5]羅維.性別和英語水平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動機類型和動機強度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作者簡介:
王雪,女,漢族,山東濟寧,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單位:山東師范大學;郵編:25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