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香
摘要:少兒的學前教育是每位學生的教育之路的開端,每個兒童都必須經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提出:學前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該階段的教育行為少兒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孩子的學前教育是很重的,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以后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就實際的教學經驗對孩子學前教育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幼兒;學前教育;引導
一、充分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
由于幼兒和成人是具有天壤之別的群體,兩者的心理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要及時了解并把握幼兒的心理活動、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地進行針對性引導、教育。這是教師做好學前教育的基礎。幼兒的心理通常具有以下幾種特點:第一,好奇好問。幼兒對于世上的一切都很好奇,也喜歡發問,刨根問底,最喜歡問的就是“是什么”“為什么”這類問題。第二,模仿性強。孩子在心智初開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模仿了,教師的一顰一笑,每一個動作在他的眼中都被視為是在引導自己學習。第三,活潑好動。隨著肢體動作能力的壯大,好動就成了孩子最大的特點,他們手不停,腳不停,嘴也不停。第四,了解形體形象。由于孩子在認知方面的局限性,孩子更側重于視覺效果強烈,給人的五感強烈的形體形象,利用這種特征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教師要著重把握好幼兒的以上幾個心理特征,并積極將其應用于實踐教學中,促使幼兒在學習中可以收獲到豐富的新鮮感。在教學中,如果老師發現了幼兒在學習生活中的某些突出問題,就務必要以耐心和細心幫助學生將問題解決。在遇到抽象事物或者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使用形象的事物來為孩子講解,只有老師擁有好的品質和形象孩子才能夠效仿并且健康的發展。
二、加強對幼兒的智力開發
智力的開發離不開外部環境的鍛煉。雖然人的智力受先天影響較大,但后天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據專家表示,幼兒階段是人類大腦發育與成長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的智力進行開發:第一,加強幼兒的觀察力。例如,教師可多做一些辨識小玩具的練習,讓孩子平時多注意細節,比如老虎和獅子都是大型動物區別從額頭的花紋來看。第二,增強幼兒的記憶能力。針對這個方面,老師可以通過重復訓練以及引導提問進行入手,對于事物的記憶,反復強化印象以及之后的回想有著較為關鍵的作用。第三,增強幼兒的語言觀念。教師可每天讓孩子朗讀簡單的小詩或者短文,并且要在教師的領讀下進行。第四,訓練幼兒的動作發展。多活動做游戲,對幼兒身體和身心都有好處。第五,開發幼兒的創造力。當下開展的彩泥塑形和畫畫這些都可以起到顯著效果。第六,孩子的思維也是需要提升的。老師通過提問題并且讓孩子獨立去思考完成。問題的提出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這樣會讓孩子在聯系實際生活的前提下,讓自己健康的成長和進步發展。這樣一來,既幫助學生掌握了語言,又促進其個性及思想感情的發展。
三、加強對幼兒的藝術啟蒙
由于孩子生調皮好動并且好奇心很強。所以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時候,老師不能只是單純的教學,這樣使得孩子的天性得到磨滅,不利于他們成長。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還需要接觸新鮮的學科知識,比如唱歌和繪畫等,比如說,孩子在歌唱的時候,就會在音樂中感受到歌曲中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對他們的發展是有利的。音樂的感染力是具有無窮力量的,它能對幼兒情操的陶冶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如此,音樂還能夠使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緒,有利于智力的開發。所以,教師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引導孩子多與音樂接觸。加強藝術的啟蒙,不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素養,同時還有利于發覺孩子在藝術某一方面的特長。
四、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1、幼兒園及家庭的雙方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既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家庭的熏陶。幼教機構方面要加強聯系,可以通過家園聯系冊、幼兒成長手冊來增進雙方的溝通,繼而使雙方對孩子都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幼教機構可以向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如不可對孩子過于溺愛,要嚴格糾正其錯誤行為習慣。當然,家長也要充分配合幼教機構的工作。幼教機構可以在某一個特定的節日或者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家長親子活動,讓家長可以具體了解到學生在幼兒園的日常情況,通過各種游戲競技活動,幫助家長與學生可以有一個豐富精彩的交流機會,促進親情的培養。讓孩子不僅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更讓他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家作為孩子的溫暖巢穴和愛的港灣,應當為其提供舒適的生活條件和求知氛圍。首先父母之間要相敬如賓,相親相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美好的家庭,使其愉快的成長在充滿愛的世界里。然后就是父母的行為習慣,他們要給孩子一個干凈的環境,讓他們從小養成愛干凈,愛生活的好習慣和好品質。
2、樹立榜樣激勵。孩子在幼兒時期心智還不夠成熟,還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外界的肯定就代表著對他們的贊同。所以,老師可以較好地利用這個契機,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習慣。另外,對于行為和習慣都良好的孩子來說,也應該對他們表示認同和許可,這樣就能逐漸引導和帶動更多的孩子樹正確的行為習慣。首先,孩子總是在有意無意之中,觀察著教師的行為,看教師是如何對待他人,如何處理遇到的各種狀況。在孩子被送到幼兒園開始,教師便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對象之一,所以為了能讓孩子能夠從小建立良好的互相相處的關系,教師在對待孩子和同事的時候,自己首先要做到和藹可親。其次,由于小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很容易在遇到一點小事時,就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用流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時,老師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讓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做一個好的榜樣,同時教給孩子一些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讓他們在情感上走向成熟。
五、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要想養成良性的行為舉止和健康的身心,學前教育的水平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幼教機構,都需要把學前教育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姜言波.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探討[J].考試周刊,2011(80):18-19.
[2] 海鷹,李佳.學前教育專業兒童心理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思考—以長沙師范學院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4(11):22-25.
[3] 王艷.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15(2):7.
[4] 王露璐.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6(21):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