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炳榮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文章從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把握時機、保證時間、及時評價方面對小組合作學習作了相關論述。
關鍵詞: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把握時機;保證時間;及時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要認真組織,科學分組
為了促使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好小組是前提。如果是任意分組,可能出現學困生在同一組的情況,這樣就有可能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無法進行。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要科學分組。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等,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優生、中等生、學困生。為了便于組織,一般分為4人一小組,每組都要有優生、中等生、學困生,做到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組與組之間盡量保持相對平衡,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
二、要合理分工,職責明確
合作學習的核心是合理分工。在教學實踐中,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讓每一位組員都承擔一定的任務,有事可干。一般來講,在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檢查員、匯報員各一名。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組內的角色分工還可以定期進行輪換。在小組分工明確的同時,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做到忙而不亂,同時要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如別人在說時,要注意傾聽,有時還要做好記錄;遇到有疑問的,應立即追問為什么;有不同見解時,應大膽質疑;展示階段,不能推諉,輪流展示,其他人補充完善。
三、要把握時機,優選內容
我們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我們要有選擇地進行。一般來說,較簡單的認知學習任務,不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遇到較復雜、綜合性的學習內容,既要使學生能夠達到而又不能輕易完成的學習內容,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具體如下:①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進行小組合作;②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進行小組合作;③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小組合作;④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進行小組合作;⑤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處進行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應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內容,合作時機和內容如果把握得當,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要保證時間,及時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充足的時間,如果時間不足,只是匆匆而過,象征性地開展進行合作學習,其學習效果是不理想的,甚至是無效的。
為避免這一現象,我們在課前要充分估計合作學習的時間,該給的時間一定要保證。同時,我們在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中再加上一個時間限定的要求,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競爭意識。只有充分估計合作學習的時間,并在學生合作學習出現困難時,及時指導,這樣才不會浪費時間,合作學習才不會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
五、要及時評價,促進發展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發展的關鍵。事實證明,只有通過評價,才能促使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評價要及時,方式要多樣化,可以自評、互評、小組評、全班評、教師評。評價時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結合,既要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第二是對合作學習集體的評價和組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特別是應側重于集體評價,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讓學生把個人的成功融入團體的競爭中去,提高小組的凝聚力,激發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學習目的。
參考文獻:
[1]畢紅霞.論初中化學實驗的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0(28):212.
[2]陳文連.開展合作學習 構建和諧地理課堂[J]. 新課程(中學版),2009(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