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鏡惠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第三方移動支付迅猛發展。各項關鍵技術趨于成熟,移動支付方式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移動支付改變了傳統的支付模式,為新時代的資金和交易往來提供了新的途徑,但同時又面臨著新風險。本文研究的核心內容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的風險分析管理和防范,主要研究方法是以微信支付為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筆者首先對微信支付進行風險識別,確定第三方移動支付在外界層面,行業層面,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層面,用戶層面四個類別的風險。然后對這些風險進行詳細剖析,并在最后給出了關于實施全面監管和動態監管,完善第三方平臺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用戶信用體系建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議。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移動支付的理論研究,并為移動支付過程中的風險防范提供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移動支付;風險分析;風險管理
一、引言:第三方移動支付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背景
移動支付是用戶使用移動設備進行線上線下支付的新途徑。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在我國發展勢頭良好。國家有關部門先后頒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等政策支持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發展。同時網民規模迅速增長為移動支付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根據比達咨詢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2016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9.3萬億元,增長率為62.2%;2016年通過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高達38.6萬億元,增長率為216.4%。同時二維碼支付技術在監管,場景,產品本身等方面均有所建樹,在支付應用方面表現強勢,為第三方移動支付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第三方移動支付從2005年至今先后經歷了初步發展階段,快速發展階段,爆發式發展階段。微信支付是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典型代表。微信支付在酒店,餐飲,網購的等行業快速滲透,以星火燎原之勢橫掃市場,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據2016年數據顯示,微信支付基本占據市場份額的30%,位居市場第二。
二、移動支付的風險識別--以微信支付為例
風險管理的目的是盡可能降低不確定事件的發生概率。它是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決策和審查監督等多方面的綜合管理過程。本文選取微信支付平臺面臨的風險,全方位對第三方移動支付進行系統分析,筆者將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分為外界,行業,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用戶本身四個層面的風險。以微信為例,微信支付本身自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例如微信支付密碼,手勢密碼,支付安全防護,手機防盜措施等,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微信支付發生漏洞的概率,但微信支付依舊存在一些可識別的風險。首先,在外界層面,微信支付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進行一些網絡欺詐行為,給用戶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在行業層面,微信支付面臨著激烈的同業競爭,包括銀行、通信運營機構、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等的共同激烈競爭。在微信支付平臺本身方面,用戶的一部分資金通過微信轉賬,微信紅包等儲存在微信的“零錢”中,形成一定規模的資金池,而這個資金池邊界模糊缺乏有效監督。此外,關于微信轉賬功能是否需要納稅的仍有爭議。微信支付平臺在技術層面上的安全程度也有待提高。在用戶層面,微信支付目前無法有效的對用戶進行身份識別,可能被某些用戶利用進行洗錢,賭博等不法活動。
三、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分析
筆者將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解剖,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發展需要有利的外部環境,適當的行業競爭,自身平臺的良序運營和用戶的共同支持。在外界方面,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有兩個主要來源,第一是政策的變動和法律方面的增減。目前我國還沒有在第三方移動支付方面出臺統一性的法律規定,當下出臺的法律法規有《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電子支付指引》等,這些法規有利于對移動支付市場的規范和完善,但是還無法滿足移動支付高速發展的需求。第二個風險來源是網絡安全上的漏洞。隨著越來越多網民通過移動支付進行交易,某些手機應用或不法分子趁機侵入支付系統,從而騙取用戶個人信息,或者帶來網絡病毒的隱患,這會嚴重侵犯支付平臺在用戶心中的信譽。在行業支付層面,移動支付面臨的風險主要是與銀行的競爭,與同類平臺的競爭,以及與替補品的競爭。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與銀行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一方面銀行為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提供了基礎服務,移動支付的順利完成離不開銀行系統,另一方面銀行本身也有移動支付業務也在移動支付方面進行擴張,給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帶來了重大挑戰。在用戶層面,部分用戶可以利用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進行一些非法操作,例如套現,洗錢,賄賂,賭博等。另外,移動支付平臺還存在用戶信用風險。例如,用戶可能在網上交易時無法做到及時付款,從而造成一定的經濟糾紛;此外大部分用戶安全意識欠缺,在安全防護,網絡欺詐等方面警惕性不高,這些都有可能給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帶來不良影響。
四、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管理和風險防范建議
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防范事關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涉及每個居民的個人財產因此需要各方面同時努力,建立一個安全透明的移動支付體系。
國家要出臺針對第三方移動支付的法律法規,實施全面監管和動態監管。監管機構和第三方機構要完善移動支付平臺的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機制,定期進行各平臺進行資質審核,加大對違法犯罪分子的懲戒力度,幫助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走向規范化和良序發展,此外,政府還要加強對廣大居民的教育,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
漸趨成熟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機構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對本行業發展進行規范化處理建立行業內的系列標準和規則并主動推動其實施和推廣,此外還要加強支付網絡與其他網絡的對接,促進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用戶信用體系,將違法犯罪、失信用戶拉入黑名單。
移動支付平臺首先應該提高支付安全保障技術,及時修復可能存在的漏洞,將損失降到最低。第二是移動支付平臺應實施有效的用戶身份識別并保護用戶信息,對需要移動支付的用戶進行實名認證,并進行嚴格核查,堅決杜絕泄露用戶的行為。第三是移動支付平臺應加強內部管理,注重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第四是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的合作,共同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第五是利用保險模式,做好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賠償的準備。
用戶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對風險有正確的認識,既要看到移動支付的安全便捷性,又要認識到移動支付還存在一些風險漏洞。此外,用戶應強化風險方面相關專業知識,如通過瀏覽相關書籍,相關案例,相關講座學習來加強自身對其了解。目前許多網絡詐騙通過移動支付進行,用戶在通過非官方機構途徑支付時應謹慎對待,先求證后操作。在日常生活中,用戶應注意支付安全,保護好自己的支付密碼,不要輕易相信外界的支付環境,面對安全漏洞應及時補救,遇到網絡欺詐行為時應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結論
本文從微信支付的研究開始,對第三方移動支付進行外界,行業,移動支付平臺本身,用戶四個層面的風險識別。目前微信支付用戶廣泛,發展態勢良好,是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典型代表,本文對移動支付的風險分析比較全面,對風險管理的措施也具有實際操作性。但是本文仍有些許不足,首先本文對移動支付的風險只是淺顯的定性分析,數據不夠豐富,認識也不夠深入,此外由于作者的學習水平有限,搜集的資料不夠全面,在提出的風險管理決策建議上科學性,全面性仍有不足。第三方移動支付是中國的移動行業和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反應和寫照,它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家的金融格局,大范圍的影響了居民的社會生活,在資金管理智能支付方面都有長遠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肖瀟.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類型與風險防范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6.
[2]遲永慧.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與監管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6,(11):60-62.
[3]高雅,王偉.移動支付中的風險類型及防范--以微信支付為例[J].特區經濟,2016,(05):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