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領域不斷深化,改變了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為教師教學計劃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體育教師應該及時的轉變教學思想,并且結合時代教育要求,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為學生走上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道路打下穩固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探究
新課程理念成為初中教育教學工作重要指導思想。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重要的領航者,教師應該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與積極性,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指導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強化身體素質,積累生活技能,從而成就自我,迎合社會全能型人才需求,彰顯出人生最高價值。
一、初中體育教學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與意識得以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階段性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利用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思維的創新力,注重體育教學模式的動態化轉變,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熱情,促使體育教學質量得以全方位優化。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下的體育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十分落后,教學手段較為單一,體育活動項目陳舊無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有所下降,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并且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不僅有效的強化了身體素質,同時也為其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轉變策略
1、注重因材施教、以生成本。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智力和體力都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必須要求學生全體參加,尊重學生體能的差異性,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體能素質得以平衡發展,激發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從而更好的體現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價值與意義。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應該始終堅持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原則,以便可以達到最優質的教學效果。例如,通過降低運動難度、調整器械規格、改變器材功能,使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體驗到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成就感,使所有學生都取得進步和發展。
2、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游戲是一種遵循很簡單的規則,讓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動余地,可以隨意支配動作的難易。游戲法特點:一是參加者全體在運動,這保證了練習密度與強度。二是動作難易程度自己控制。三是在練習中學習,把教學內容和游戲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不會游戲的同學,參加了一次練習,也就學會了這個游戲,學習效率也提高了,比單純組織學生學示范動作好很多。其基本過程是:練習——學習——練習。四是不同場地、不同氣候的條件下均可游戲,受外界限制較小。五是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活躍氣氛,提高練習效果。六是可簡化教學內容,維護學生興趣。游戲法教學既是游戲又是教學內容,學生很樂意學習。體育課利用游戲法,可以激發學生運動熱情,但當學生上體育課很活潑時,又必須集中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情緒,避免在體育活動中身體受到傷害。教學活動結束后可以用音樂伴奏來放松肢體,或聽信號大聲笑來放松情緒。全校性的體育活動可以阻止拔河比賽、球類比賽,這樣可以促進學校學習氣氛的轉化,扭轉后進生的學習態度,使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增添學習興趣;班級體育活動亦可引入體育游戲,比如跳繩、小群體的競賽均可調節學生關系和增強班級凝聚力[2]。
3、授課方式多樣化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如果老師訓練學生跑跳能力,就是單一的進行跑圈,跳高跳遠,再有趣一點的方式就是組織比賽,如賽跑等。除此以外,很少有老師再使用其他方法進行教學。上述現象的存在,導致體育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在傳統的觀點看來,在整個初中階段,體育課相比較其他課程,重要程度比較低,既然體育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強壯體魄,那不管是什么方式,我們的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了,有無多元化教學方式都無所謂。這樣就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體育教學模式固定,缺少新鮮血液的局面。而隨著近些年國家的重要舉措出臺,如深入貫徹教學新理念以及體育成績和綜合考試成績掛鉤等措施,體育教學質量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
首先,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傳統的體育教學除了基本的運動外主要以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為主,很多同學,尤其是女同學不喜歡這樣的運動,但也要強制參加,這樣就降低了她們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現在我們的課堂上多了很多其他內容,如健美操,啦啦操,健身球等等,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可以把學生全部容納進來,讓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
其次,體育課越來越多的和游戲結合在一起。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學生處于青少年階段,玩性大,如果能把他們這種玩的心理和體育結合在一起,一定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也確實如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游戲的方式,比較常用的游戲如“貼人”“摘桃子”等。這些游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愿意去上體育課,這是體育學習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也被廣泛的運用到了體育教學中來,我們經常使用的就是多媒體播放器,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講解運動要領,還可以播放音樂等來輔助一些體育鍛煉,如健美操的,往往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以上各種教學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激發學生成功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養學生對受挫的恢復力,建立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好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此外,教師還要注意體育課程內容的交叉安排,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創新。
參考文獻
[1] 岳多魁.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分析[J].課外語文:下,2016(15):24.
[2] 于菲.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魅力中國,2016(09):159-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