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摘要】目的 觀察及分析中醫肺康復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84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中醫肺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治療前后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結果 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9%,而對照組總有效率僅為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肺康復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中醫;肺康復療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40歲以上人群常見的慢性疾病,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歲以上發病率已高達9%~10%[1]。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以及空氣的持續污染,COPD發病率逐年遞增,每年的花費在COPD上的醫療費用巨大[2]。臨床上治療COPD主要以藥物控制癥狀、減少急性發作次數、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本文主要研究中醫肺康復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第八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均有吸煙史,排除急性發作期、急性呼吸道感染、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等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4.3±5.4)歲,吸煙2~26年,平均(12.2±2.3)年;觀察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53.6±5.7歲,吸煙3~25年,平均(12.6±2.1)年。比較上述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支氣管擴張劑以及吸氧治療,配合采用呼吸機進行康復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進行中醫肺康復療法,所有患者同時內服外治。
(1)內服康復療法:給予患者中藥健脾益肺沖劑口服,方劑為:黨參10 g,黃芪10 g,茯苓15 g,麥冬15 g,桑白皮15 g,砂仁6 g,桔梗6 g,甘草6 g,水煎,1劑/天,分3次溫服。
(2)外治康復療法[3]:對患者進行姜灸治療,先選擇足肺腧穴、三里穴、關元穴以及氣海穴進行姜灸治療,在選擇膻中穴、脾腧穴、腎腧穴以及定喘穴進行姜灸,每個穴位均灸4或5壯,每天1次。姜灸完成后,對每個姜灸的穴位敷以虛喘膏穴位貼,內次穴位貼含有山藥、細辛、黨參、補骨脂、白術、黃芪、黃精等藥材,將其研磨成粉后制成穴位貼,1天1次,每天3~6 h,1個療程2個月。
1.3 評價指標
比較一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愈:患者哮喘、咳嗽、咳痰癥狀消失,生活自理能力強;顯效:患者哮喘、咳嗽、咳痰癥狀明顯緩解,生活自理能力得到顯著改善;有效:患者哮喘、咳嗽、咳痰癥狀有所緩解,生活基本能自理;無效:患者哮喘、咳嗽、咳痰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能力。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9%,而對照組總有效率僅為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CAT評分、FEV%pred以及FEV1/FVC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在中醫中,COPD歸屬于肺脹、喘等范疇。傳統中醫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4],查證文獻發現多種COPD緩解期的肺康復療法。本文主要研究內服中藥和外治姜灸、穴位貼治療COPD患者。中醫認為COPD緩解期呼吸肌疲勞導致咳嗽、咳痰等癥狀與脾主肌、呼吸肌有關,因此以治療脾氣虛所致的血淤痰凝癥狀為主[5],方中黨參能滋補元氣,改善膈肌的收縮力,配合姜灸治療,能益腎健脾[6],加以穴位貼,促進藥物吸收,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9%,而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1.9%,進行中醫肺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顯著,肺功能改善明顯,生活質量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中醫肺康復療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 麗.中醫肺康復治療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5):122.
[2] 張 敏.肺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5):27.
[3] 王振偉,陳路軍,楊佩蘭等.AECOPD患者早期介入中醫肺康復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1):1734-1736.
[4] 金先橋,郝立爽,陳文華,等.呼吸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難、肺功能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
2002,6(5):662-663.
[5] 薛鴻浩,張惠勇,鹿振輝,等.中醫康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應用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2013,28(7):1515-1517.
[6] 張 娟,朱 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醫康復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3):151-154.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