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倫
摘要:當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社會生活和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也隨著技術的進步而積極改革創新,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本文分析了當前信息化教學的實現形式談起,闡述了信息化手段在優化課程德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德育課運用信息化手段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德育教學;作用
2017年1月10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拓展教育新形態,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積極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發展,努力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環境……
一、信息化手段的實現形式及意義
信息化應用是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是新一代電子技術發展和競爭的焦點。信息化是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像、圖形、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通過多媒體課件、微課、翻轉課堂、慕課、在線學習、論壇等形式把信息化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以便于更有效地實現它獨特的教育教學效果。由信息化輔助教學手段引入或創設的情境之所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好的學習效果。
二、信息化手段在德育課教學中的作用
(一)擴大感知度,提高認知效果
德育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中,首先就是認知目標,對教學知識點的主動了解和掌握,課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發布導學案,向學生發布問題,完成新知識的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學資料(包括資料數據、聲音、錄像等)呈現在學生面前,改變了德育課枯燥、空洞的傳統印象,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增強了學習德育課的興趣,加深了自己對德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注意的穩定性,培養思維能力,創新意識
德育課三維教學目標中,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信息化輔助教學可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們能直觀地感知重大事件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演變。在發展學生求同思維的時候,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的培養訓練,對一個問題能夠從正向、逆向、橫向、縱向等方面去啟發學生思考,克服思維定勢。如講《哲學與人生》事物的因果聯系內容,可播放視頻霧霾里生活的我們,霧霾的產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我們也可以從經濟角度,哲學角度,政治角度等多角度去分析。通過光影聲電等手段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
(三)激發情感體驗,內化道德品質
德育課三維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是一種深入學生心靈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生活態度,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傳遞正能量。例如,在講授高教社版《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三課第二框《和諧社會里的社會公德》內容時,播放馬路上不文明駕駛,社會公德意識差的視頻導入新課,拋出問題什么是社會公德?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我們是否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應該怎樣遵守社會公德?一周前通過智慧校園的網絡平臺布置調查周圍有關社會公德的人和事的資料以及調查問卷、圖片、flash動畫、磁帶、錄制表演小品等任務。學生的問題可以在QQ群、微信群與老師及時溝通交流。在講授新課過程中利用分組教學,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文明禮貌小組表演排隊等車小品;助人為樂小組公布調查問卷結果;保護環境小組播放搜集的FLASH動畫;愛護公物小組拍下被損壞公物的照片,制作成題為《誰在哭泣》的PPT進行課堂展示;遵紀守法小組、校外公德小組展示問卷調查材料并播放采訪錄音。各小組踴躍提出各種倡議,學生們根據實踐情況談感想,教師播放社會公德公益宣傳片總結。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參與,彌補了只是老師在講道理的空洞感、傳輸感的不足,是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求,也是信息化的手段使學生在準備、展示和討論的過程中產生了情感共鳴,形成了自我約束力,樹立了正確的道德觀,內化為高尚的道德品質。
三、德育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應注意的問題
德育教師在運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參與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教師要把節約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大膽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博采眾議。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不僅要研究德育之“然”,而且要研究德育之“所以然”。如果課堂教學能讓課本知識延伸,就能達到高層次德育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真正發揮了信息化輔助教學的優勢。
2.不能對信息化盲目崇拜。信息化教學只是對當前的教育教學進行補充說明,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即服務教學。倘若教師們過度的重視信息化手段,非但不能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阻礙,例如,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畫面、音響、動態的效果,只是把課件拼湊成了圖片音樂大展,這樣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單一化,表面化,會忽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們在信息化教學中一定要避免信息技術的盲目運用。
總之,信息化教學拓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范圍,對教師提出了加強信息素養的更高要求。實施信息化教學,教師需要有效地把握應對各種學習資源,并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資源庫。采用信息化教學,最大的方便是讓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處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處理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李媛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德育課的運用與探究《教育現代化》2016
[2]李慧 信息化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
[3]劉曉麗 論運用心理暗示法優化德育課堂教學《職業教育研究》, 2011 (4) :12-14
[4]吳文勝 積極心理學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中國科技投資》, 2013 (A18) :296-297
[5]談仁彬 利用信息化提升德育課的研究《關愛明天》-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