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黨燕
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際,發現數學課程班級內兩極分化的現象已經越來越突顯出來,越到高年級班級之間的差距越大。當然,這種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師的問題,有學生的問題,也有班級管理的問題等等。這種現象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才能減少這種現象出現,筆者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兩極分化的成因
1.學生因素:愛迪生曾說過 “成功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他在承認后天努力的重要性的同時,也承認人的智商是有區別的。多年的教學實踐也可以看出,學生入校時本來都是白紙一張,但由于受智商的影響,一年級就已經表現出學生學習的差異,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隨著知識由直觀思維往抽象思維的轉化,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同時,由于成績一直不理想,導致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缺乏,加上學生習慣的差異,都是造成兩極分化的重要因素。
2.教師因素:
(1)一般學校在老師任課的安排上采用的都是分段循環的形式,如果老師平時不注重學習,那就勢必造成了“教幾年級的老師就是幾年級的水平”的現狀,低年級老師不了解高年級教學的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夠,對知識的延伸達不到高年級的要求,而高年級老師對學生學過的知識點不了解,對整個教材的編排體系不熟悉,勢必造成在教學時出現空中樓閣的現象,或者出現知識點的偏移。現在就有些高年級老師不了解低年級教學現狀,在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時直接采用數量關系來解決,在解方程的教學時,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未知數在減數的位置、除數的位置類型的方程是可以的,但采用四則運算各部分的關系去解答,這些做法都值得懷疑。
(2)老師的責任心與組織教學的能力。隨著班級中學困生的不斷出現,隨著老師付出效果的減弱,不少老師越來越缺少耐心;同時,由于個別老師教學能力,特別是課堂組織能力的缺乏,上課時出現多種不應出現在課堂的現象,造成了學生課堂上學習效果的低下。
二、解決兩極分化的有效策略
1.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1)要加強備課組內的交流,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我們平時進行的研討課都是執教老師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備課組內充分研討的結果,很難聽到真正的常規課,而每位老師的課堂組織藝術、教學經驗的積淀、隨即處理課堂問題的能力都是從平時的每堂課中表現出來的,因此,我建議每位老師要虛心學習,主動找有經驗的老師聽課,備課組長還可以根據組內實際多安排一些這樣的常規課,增加相互交流的機會。
(2)加強多重練習,是減少兩極分化的有效手段。差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差,容易遺忘,為此,我認為,加強多重練習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少老師認為,重復性的訓練會讓學生厭煩,那你為什么在訓練點不變的前提下,變換一下訓練的方式。例如:在設計圓的面積的練習時,第一節課可設計告訴半徑、直徑、周長求面積的最基本的訓練;為了讓學生不厭煩,同時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第二節課即可進行變式訓練,既告訴半徑、直徑、周長,同時也告訴面積,讓學生判斷其正確與否。多重練習我認為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一節課中的循序漸進的分層練習,二是第二節正式上課前針對前一節課存在的問題的變式強化練習,三是在復習課時的鞏固練習。通過不斷的變換,反復的強化,后進生才會逐漸減少。
2.強化輔導功效
(1)加強集體輔導
由于造成學困生的原因具有共性的特征,他們基本上都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的因素,而老師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進行相應的集體輔導是必要的。
(2)強化個性輔導
由于造成學困生的原因具有十分強的個性特征,因此,必須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具體學生采取不同的輔導措施。每位老師要對后進生做到循循善誘,除了教會他們在課堂上學會“提問”、學會“參與”、學會“感悟”外,老師還要多照顧他們,課堂上多讓他們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后一定要做到一對一的耐心輔導,包括作業的面批,試卷的面批等。同時對于作業的布置,特別是練習冊,一定要做到分層布置,讓他們逐漸進步,一促而僦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總之,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和做法,只要我們坦誠交流,主動請教,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本學期班級之間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會逐漸消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