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悅+蔣曉利
摘 要:高校旅游在我國起步較晚,雖然高校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但也有其不足之處,我國高校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并沒有突出高校游寓教于旅的作用。本文介紹了高校游的概念以及高校游的主要內容,從高校游的內涵解析以及國內國外的發展現狀入手,探索我國發展高校旅游的優勢,在此基礎上提出符合我國高校旅游發展的可行性建議,以此促進我國高校旅游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旅游;發展現狀;發展優勢;建議
一、前言
現代都市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的旅游需求不再局限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覽,人們迫切需要提升旅游需求的層次,渴望進行更具深度,更具文化意義,更具學習性的旅游活動,高校游便是最有效的旅游形式之一。高校旅游的產生對于旅游業和高等院校本身可以說是一件雙贏的事情,是高校與社會完美的接軌。高校為了招收更多優秀的畢業生,希望通過高校旅游來提升本校的知名度,利用本校校園環境和文化感染力來吸引生源,愿意面向廣大游客開放校園旅游的路線配合旅行社開展旅游活動,這是高校旅游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國內外高校旅游的發展現狀
在國外,由于開發時間先與國內許多,所以其發展已經趨于成熟,且由于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教育培養理念十分理性,對人文的關懷度較大,所以許多西方高等院校已經形成一種“校在城中,城在校中的”的自然旅游發展模式。英美等地的高等學府世界著名,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在校園內留下來豐富的人文印記,常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旅游。他們的院校修建都較為集中,形成有利于開展高校旅游的大學城的模式,在教學質量位列世界先進水平的同時,他們的校園風景和建筑同樣不落俗套。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有著諸多頂級學府的國家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國內修學游者和學生。
相對于國外高校旅游的成熟模式,我國高校旅游起步較晚,1996年發生在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次修學旅游,標志著高校旅游正是在我國開始實行。近幾年我國的高校旅游發展速度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部分旅行社也將“高校旅游”作為其在售的旅游產品之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等高等院校已經成為前去該城市旅游的游客首要選擇的景點。但近年每逢節假日,我國著名高校校園內觀光旅游的游客人滿為患,這一事實說明,我國高校所具有的豐富的旅游資源潛力及開發價值。但現階段的高校旅游更多的還停留在對于校園景觀的觀光上,真正值得被挖掘的校園文化內涵,高校教育、歷史、科級等全方位的價值,還不為人所熟知。由此可見,高校旅游有較大的開發空間。
三、高校開展旅游活動的優勢
1.優美的校園景觀
我國高等學府大都選址在自然環境優良的地域,這使得校園環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并且高校在建筑和布局方面都十分講究。在自然景觀方面,植被是不可缺少的校園景觀,武漢大學著名的櫻花節便是植被景觀作為主要旅游吸引力的一個例子。
2.深厚的文化底蘊
高等院校作為傳播知識和培育人才的搖籃,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校大都歷史悠久,歲月的痕跡并沒有磨滅人文的光輝,反而積淀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內涵,游客來此更能感受到歷史歲月的滄桑變化和知識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力量。
3.豐富的科普資源
高等院校是學術重地,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源自校園,所以高等院校的科普資源十分豐富,國家開放的實驗室、動植物標本室、科技成果展覽室、特種博物館等都是開展科普教育型旅游的良好資源。
4.完備的基礎配套設施
高等院校的后勤部門是保障高校旅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設施,高等院校的道路設施和標志系統都趨于完善,也都擁有能夠容納數千人的大型食堂,適應大學生需求,校園周邊一般都有大量的賓館、招待所保障住宿,部分高校選址優越周邊商圈配套更加齊全,購物游樂一應俱全,且食宿質量都有較高水平,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5.充足的客源優勢
從總體上看,根據游客主體及其旅游動機可把高校旅游的主要客源分為這樣幾類。一是青少年學生,大學校園是青少年學生今后學習的殿堂,許多青少年學生為了一睹理想高校的風采,都會選擇前去大學游覽;二是大學新生,由于我國目前中小學生數量巨大,結束高中生涯成為準大學生而產生高校旅游需求的學生人數十分可觀;三是畢業生,許多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青年都會因為繁重的工作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而對校園時代的生活產生懷念之情,進而參與高校的旅游活動重新體驗校園生活;四是社會青年,我國仍存在許多未能如愿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人,這一部分人群為了圓自己的高校夢,往往會通過高校旅游來彌補未能進入大學學習的缺憾,也為高校旅游開拓了部分市場。
四、對我國高校旅游發展模式提出的建議
我國的高校旅游誕生時間短,但在近年來快速發展,高校旅游在欲速則不達的大前提下必然存在一些發展弊端,所以本文針對高校旅游的發展問題和措施提出的三點建議。
1.完善安全設施,加大監控力度。在國內旅游的大背景下,游客的素質參差不齊,對于大量游客進入校園為校園帶來的環境破壞,學校可以通過加大環境衛生保護力度,在校園內增加環保標語,甚至可以通過懲罰制度來維持校園環境。
2.有序發展,積極引導。國內成熟的高校可以借鑒國外開展旅游的高校的經驗,設立一些官方的旅游信息中心,將校園的旅游信息匯總,有序地進行發布,并且可以主動地規劃一些游覽路線,突出本校的優勢旅游資源,也使游客的校內行程更加規范,有效地避免校園內雜亂的旅游現象發生。
3.避免過度商業運作,加強文化道德宣傳。校園旅游的不斷興起,正是由于其濃郁的學術氛圍,厚重的文化底蘊,如果因為開展校園活動帶來過分的商業運作,那校園旅游本身的吸引力將大大折扣。學校應該控制好旅游活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過度商業化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這樣才能使校園旅游穩定持續發展,為學校以及旅游業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林曉麗.淺談教育旅游的內涵和發展思路[J].青年文學家,2010,21.
[2]鄭國中.勸學鮮招——高校游[J].華人時刊,2010.
[3]趙珊,周亮.武漢高校校園旅游的現狀與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1,640:67-68.
[4]楊娟.大學生對高校旅游的發展的感知態度——以中山大學南校區為例[J].市場論壇,2011,86:78-79.
[5]梅婷婷.高校旅游產品開發模式研究——基于體驗經濟視覺[J].旅游經濟,2012.
[6]駱高遠,呂飛.高校校園旅游開發研究——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J].消費經濟,2012,26(1):70-73.
[7]潘國雄.廣州大學城修學旅游資源開發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199-202.
[8]周盼.華中農業大學旅游規劃初探[J].綠色科技,2011,8:231-234.
[9]肖曉.論高校旅游實驗項目的開發與創新[J],旅游經濟,2011.
[10]丁敏,楊颯.論我國修學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商業時代,2010,17:18-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