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培鋒
高中歷史教學不論是在基礎年段,還是在畢業班的一輪復習中,做到融會貫通都是一個基本目標。而對學生而言,在學習中做到融會貫通對提升知識理解和運用意義重大。因此,教師必須先自己能做到融會貫通。那么,怎樣才算融會貫通,怎樣才能在歷史教學中做到融會貫通?
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做到融會貫通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就是知識點的有機聯系,而要做到有機聯系,則必須要有理論統領。本文試以岳麓版必修II第3單元《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和調整》、第4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為例談談如何在一輪復習的教學中做到融會貫通。
一、是統領的理論
筆者認為可以用以下三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原理、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關系原理、現代化史觀。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在此不贅述。教學中需要做到的是讓學生搞清哪些知識點屬于生產力的范疇(比如工業革命,正好可以聯系上一個單元的內容,又如中國是一個小農經濟為主的國家,生產力是較低的),哪些內容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比如政策、體制、制度等)。然后才能運用它們的關系原理(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兩者辯證統一,缺一不可”)來理解蘇聯、美國、新中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水平就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比如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改革開放;不相適應就會破壞或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比如自由放任政策、僵化的斯大林體制、人民公社等。
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是貫穿兩個單元的重要概念,因此必須對這兩個概念作出解釋。經濟制度是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規定著該社會生產、分配和交換的基本原則,規定著該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是該社會的基本制度。比如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封建社會地主土地私有制等等。經濟體制是一定經濟制度所采取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管理體系,是生產關系的具體實現形式,它反映社會經濟在組織生產、交換、分配過程中采取的資源配置方式,比如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有國家干預的市場經濟體制等等。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基礎,決定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質和主要特點,規定著它的發展方向,無論選擇何種經濟體制,都不能背離經濟制度的要求;經濟制度也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體制反映出來,通過經濟體制的運作和改革使經濟制度得以鞏固、發展和完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這樣對概念做解釋不僅適得其反,學生難以理解,教師自己也會覺得沉悶。因此這兩個概念及其關系只需要簡單介紹即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點屬于經濟制度,哪些屬于經濟體制,并讓他們知道二者都屬于生產關系,會對生產力產生反作用(促進或者阻礙)即可。
現代化史觀是高中歷史經常涉及的史學理論。這種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轉變,政治上是向民主化法制化轉變,經濟上是向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轉變,文化上是向科學化大眾化轉變,此外還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會階層流動化、教育普及化、信息傳播化、人口控制化等等,其中政治民主化和經濟工業化是最重要的標志。在具體的教學中,這個理論是有必要詳細講解的,并且在講解經濟工業化方面應聯系蘇美中三國,概括三國的工業化道路,也就是經濟走向現代化的道路。
二、如何有機聯系
合理運用上述三個理論有機聯系各個知識點,對教材和知識點做適當的排列組合。
首先是課程安排,先講第14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第17課《蘇聯的經濟改革》,再講第15課《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16課《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后講第4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
其次是具體知識點的安排,蘇聯和中國的基本按照課本,15課則按自由主義經濟思想-虛假繁榮-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的順序。
再次,在講解過程中,相應的結合上述三個理論。比如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農業集體化、單一公有制、人民公社等超越生產力水平,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改革開放適應各國的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可以有斯大林式的單一公有制,也可以有中國特色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成分共同發展。資本主義實行私有制,卻也可以實行福利制度。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可以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也可以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還可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資本主義除了自由放任,還可以國家干預。從現代化理論來看,三個國家不論采取什么經濟制度和體制,都是為了走向現代化,而現代化最關鍵的是工業化,西方的工業化道路是先輕工業再重工業,完成工業革命后面對經濟危機再做出調整,如羅斯福新政。蘇聯斯大林體制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則是在生產力落后的小農經濟為主的國家采取的走向工業化的道路,蘇聯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農輕重協調發展。
三、要進行模式化的總結
在兩個單元的內容講完之后,要依據三個理論將各個知識點做模式化的總結,總結為:蘇聯模式、西方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這樣概括之后有利于學生記憶、理解和運用。具體內容如下表:
總之,一輪復習如何才能脫離簡單重復?融會貫通應該是基本的要求。本文以必修II第3、4單元為例,對這個問題做粗淺的探討。希望經過這樣對教材和知識點的處理,以理論統領,能將紛繁復雜的知識點有機聯系起來。當然,限于水平,肯定有不成熟甚至不妥的地方,敬請指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