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文,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關于太陽的新知識,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2.了解介紹太陽特點的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
3.能在其他說明文中找到所用的說明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易激發閱讀的興趣,學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認真閱讀,綜合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思考,有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啟發。
三、教學重難點
能從其他說明文中找出文章運用到哪些說明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PPT出示詞語,開始復習
抵得上、攝氏度、莊稼、生存、野獸、繁殖、蔬菜、棉麻、殺菌、預防、治療。
(二)通讀全文,說一說通過讀文了解到了什么
1.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
要求:讀完課文之后,每個同學都說1~2點你了解到的關于太陽的新知識,組長把小組內同學說的匯總,在全班匯報。
老師指導組長如何匯總組員的發言,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如記錄關鍵詞、書中勾畫句子、省略簡寫句子等。讓組長自選方便、快捷的方式記錄。
2.全班匯報
組長匯報,其他小組補充、糾正。
老師梳理提煉學生的回答、板書:
21.太陽
遠:1.5億公里(走3500年飛二十幾年)
大:130萬個地球=1個太陽
熱:像大火球(表面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2500倍)
(三)了解說明方法
1.了解說明方法
師:這篇課文讓大家又對太陽有了新的了解,文章能把太陽介紹的這么詳細、具體,是因為用到了一些說明方法。
在介紹太陽大、遠、熱三個特點時,用到了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邊說邊板書)。
2.結合文本,體會說明方法
把課文中用到了這些說明方法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吧!
師適時總結:這些說明方法把事情說的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讓我們了解,用到了這些說明方法的文章,就叫作說明文,這也是說明文和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
(四)拓展
1.師:請大家翻到課后的“資料袋”,默讀,并勾出文章中用到的說明方法。
2.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篇說明文《我的文具盒》(見附錄),你能找出文章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嗎?請大家邊默讀邊用波浪線勾畫,在旁邊批注。
(師在白板上示范怎么勾畫、批注)
3.師巡視指導,并把學生的現場完成情況用白板展示出來,生全班交流。
附:我的文具盒
我有個文具盒,它是用鐵做成的,是個長方體,長是50厘米,寬是30厘米左右,高大約是6厘米。它是藍色的,像穿了一件藍色的衣服。
文具盒有上、下兩層,我在上層放了鉛筆、橡皮和直尺。下層放了鋼筆和水性筆。因為有兩層,比起只有一層的文具盒,它能多裝5支筆呢!
現在的文具盒種類可多了,例如:鐵皮的文具盒,布料的筆袋,圓筒形的筆筒,還有仿照古時候的竹簡作的可以卷起來的筆袋……款式多的數不清,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我還是最喜歡我的文具盒,有了它的幫助,學習用品不會弄丟了,也不像原來那么容易損壞,讓我學習起來更輕松、更方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