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手機幾乎變成了每個人的必需品。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們,一方面智力高速發展,好奇心很強,另一方面,由于升學的需要,學習壓力非常繁重。學校從學習方面考慮,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學校,但是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仍然是存在的。為此我們小組在這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們擁有手機的狀況以及如何如何使用手機?手機對學習是否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和學校禁止攜帶手機的效果規怎么樣?
三、研究方法
問卷法辯論法,隨機采訪。
四、研究時間
2017年3月25日至6月20日。
五、小組分工
組長:盧源瑞(負責撰寫報告及匯報)。
組員:趙鑫、朱文娟、韓世浩(負責觀察及問卷調查);李毅、賈夢瑤、王旭云(負責總結材料);張怡凡、郝欣怡、王甜(負責課件的制作)。
六、研究問題
1.對于學生們擁有手機的數量是多少?手機的品牌是什么樣的?手機的價格是多少?
2.學生們購買手機的原因,經常用手機來做什么?
3.在學生們看來,手機的利弊,到底哪一個大?在學校看來,手機的利弊哪個大?
4.該采取何種方式利用或者禁止手機?
七、研究過程
從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看:
1.擁有手機不僅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而且許多同學,已經擁有了多部手機。價格在千元以上的達到了90%,20%的同學擁有蘋果。加上更新換代,學生們的人均手機擁有量達到了兩部以上。對于一個縣城地區,對于一個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只靠父母給予的高中生來說,這個情況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2.購買手機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相互之間的攀比需要,因為其他同學都有手機,所以自己也必須要有。
利用手機來打網絡游戲的。
利用手機來進行網上購物的。
利用手機來看小說的。
利用手機和家長聯系的。
利用手機來查詢一些全新的信息的。
3.手機的實際使用狀況:
用來進行網購的居多,看小說的其次,網上聊天的第三。網上聊天主要用于更新自己的空間狀態,以及相互之間的點贊。多數時間都是利用晚自習之后躺在被窩里的時間。也就是說在學校規定休息的時間之后,導致學生休息的時間更晚,睡眠不足。另外一點就是網購可能上當受騙的概率變的增加,網購假貨,甚至參與到微商當中來,社會上思想的腐蝕比較嚴重。
辯論法:
正方選手認為:手機現在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口頭交流之外,更多的變成了虛擬空間的交流。QQ空間已經成為當代學生的第二生命,甚至說主要生命。對于每天沒有更新QQ空間的人來說,或者長期不更新QQ空間來說,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會感到自己落伍于時代,會和同學們的距離變得疏遠。現在絕大多數的交流方式已經變成了QQ和微信,而不再是我們常說的電話,所以手機的主要功能已經不再是打電話。
反方觀點認為:
手機作為一種工具,用的好不好,關鍵是看,使用手機的人。就像一把刀,既可以用來做出美味的食物,也可以用來傷人。并不是刀具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者的問題。使用者想怎么使用?使用者是怎么使用的,才是最關鍵的問題。高中生好奇心強,玩兒心比較重,所以比較容易受到互聯網上各種新奇東西的吸引和干擾,比如說網絡游戲和網絡小說。可以說所有的高中生都接觸過,而沉迷在其中的不在少數,在其中花費大量金錢的也有。而且進行這些活動所采用的一般都是睡覺時間,一旦把握不好,很可能,超過12點都睡不著覺,嚴重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高中生涯有幾個關鍵點,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高中生最好禁止使用手機。
隨機采訪:你覺得學生應不應該攜帶手機?
學校領導,家長,學生,老師,態度各不相同。
學校領導:堅決進行禁止學生攜帶手機,手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而且把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帶入學校,必須堅決禁止。
老師:學生玩手機,看小說,耽誤大量的睡覺時間,導致學習精力不足,禁止學生帶手機。
家長:如果要和孩子聯系的話,我可以自己到學校,沒必要,讓學生帶手機,而且學校現在不是也禁止學生帶手機嗎?
學生:雖然學校禁止帶手機,但是大家人人都有,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手機是禁不住的。
綜上所述:
經濟因素:學生利用手機進行攀比,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安全因素:網上的不良的信息和來路不明的人,容易給學生造成安全隱患,有時是金錢損失,甚至有時是身體的傷害。
學校管理:學生們不能按照規定的時間休息,學習的體力和精力跟不上,不利于學習。
思想教育:網上的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和思想容易感染到學生,導致對學生進行德育變得困難。從一些學生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的觀點就能看出來。
實際情況是: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但是,每個學生實際上都還是帶著手機,只是手機使用的時間和頻率有所減弱,和制定這一政策之前相比。
八、調查后我們小組提供如下建議
學生之所以始終離不開手機,是因為它確實滿足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需要,我們要想辦法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滿足這種需要,建議如下:
第一,制定嚴格的手機檢查制度,手機檢查常態化,一經發現,立即沒收,反思學習。
第二,豐富學校的購物條件,和飲食條件,讓學生的一部分需求能夠在現實中滿足,而不是非得要從網絡上來實現。
第三,舉辦多樣化的比賽,讓學生把,用來攀比的精力放在,能夠提升自身形象,提升自身修養的比賽當中,讀書比賽,運動會,歌唱比賽,科技發明,課外活動等等。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和網絡資源,不斷的把與現實社會相聯系的積極正面的,傳達給學生,保持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同時保持學生與社會上正面能量的聯系。
第五,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是非辨別能力,普及法律知識。
第六,加強家長社會學校,三方面合作。讓商家們的眼光不要老盯在學生身上,要從長遠計算,我們的目的是為孩子們服務,而不是為了害孩子。
感想與體會:
手機只是學生們了解外界和外界發生聯系的一種工具。只要我們能夠用其他的方式來和外界保持聯系,甚至保持更好的聯系,那么學生們就會擺脫手機的束縛,更好的成長。同時,禁止使用手機的同時,一定要開拓出更多的方式,去釋放學生們的各種需求,堵不如疏。
指導老師:薛帥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