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瑪戈王后》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品。在《瑪戈王后》的悲劇愛情中,我們可以看出《瑪戈王后》作為一部歷史小說真正地演繹了的愛情悲劇的來源及原因。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瑪戈的悲劇愛情具有重要的生活的意義。也是我們了解大仲馬文學作品的必要途徑。任何愛情故事都是鑲嵌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的,認識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差異,才能夠認識到愛情故事發生的特定社會背景及文化背景。
關鍵詞:大仲馬;《瑪戈王后》;法國;悲劇愛情
一、前言
從中外古今的愛情小說來看,很多愛情故事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發生與演繹的。換言之,任何是一個愛情故事,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發生,愛情的主人公也是受特別重大的文化傳統的影響。在這部小說中也可以看出,故事的主人公,在演繹故事的過程當中,也特別的體現了,主人公的特定文化背景。整個愛情故事也表征了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國家的文化價值觀。
二、人道與浪漫;愛情發生的必然
(一)瑪戈的人道精神與法蘭西的文化傳統
人是特定文化傳統中的人,也是生活在某種文化氛圍以及某種文化傳統中的人,在文化面前,人始終是作為一個個體來存在的,人在文化傳統面前是很難突破某種文化傳統以及文化價值觀的束縛的,這一點也充分地體現在這部小說中。法蘭西的文化傳統中,當然都充斥著人道主義精神,各種人道主義精神從根本上來說,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能夠為對方著想。在法蘭西的文化傳統中,要求每個人的內心要有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瑪戈的愛情故事也發生在法蘭西的這種人道主義文化傳統之中。瑪戈作為法蘭西的王后,在這種文化傳統的熏陶之中,其愛情觀不再那么純粹。她毅然的選擇了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愛情的抉擇。瑪戈的愛情價值觀深深地受到了法蘭西的文化傳統影響,也體現著瑪戈的人道主義精神。在以往的悲劇愛情故事中,任何愛情的主人公,都透露著傳統文化傳統的影子,瑪戈的人道主義精神,體現著法蘭西的文化傳統,也是瑪戈王后的愛情具有悲劇色彩的重要原因。
(二)對待愛情的態度及浪漫精神
法蘭西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浪漫主義精神以及追求浪漫愛情的民族之一。法蘭西民族,能夠在歷史和文化傳統中,把這種愛情價值觀滲透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當然地滲透到這個民族的文學作品以及文學創作過程當中來,從《瑪戈王后》整個愛情故事以及發生的過程來看,瑪戈王后正面在國家和民族的危難的時刻,毅然的選擇了,不再純粹的哀愛情。這種愛情夾雜著對國家的責任感以及對民眾的愛戴之情。而從瑪戈王后所處的文化背景來看,這是與法國的浪漫主義精神以及為愛情可以犧牲一切的文化傳統相背離的。瑪戈王后的這種愛情的選擇,充分彰顯了對于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其對愛情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從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法蘭西民族在追求愛情過程中,如果愛情與國家利益相沖突,那么這個民族會當然地選擇為國家利益赴湯蹈火,而不再兼顧愛情。但是,從法蘭西的文化傳統來看,這又與法國的愛情的浪漫主義傳統相背離,很多愛情故事的悲劇就是在這樣的文化傳統中產生的。
(三)人道與浪漫的混合體現
瑪戈王后的愛情選擇從很大程讀上來說,是一種人道與浪漫的混合選擇過程。這也就是說,瑪戈王后在自身對于浪漫的愛情故事的追求中,曾經也懷揣著對愛情的執著感。從故事的一開始,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愛情是一種知足的、純粹的愛情價值觀,她認為愛情不能產生任何與愛情相矛盾的事物,對愛情的這種純粹與純潔的追求,造成了她對愛情的一種唯美的價值觀理念的體現。瑪戈王后認為的與所發生的處于兩個不同的頻道,瑪戈王后認為愛情是純粹的、無私的,但是在故事發生的過程當中,國家的利益與民眾的前途,使得瑪戈王后對愛情觀又產生了某種不一樣的感覺。任何愛情都不可能是純粹的一種感情追求,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對于瑪戈王后的愛情追求來看,瑪戈王后的愛情觀摻雜了人的浪漫主義與人道主義兩種精神,使得這兩種精神在瑪戈王后的愛情中相互復雜體現。瑪戈王后的愛情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法國的人道與浪漫的兩種精神的體現,這兩種精神決定了瑪戈王后的愛情不能夠純粹、也不能夠使得愛情能夠很大程度的切合瑪戈王后的心意。瑪戈王后對愛情的這種執著追求與法國人的浪漫主義精神相互矛盾。把愛情與法國的國家利益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互掛鉤,這就造成了瑪戈王后愛情故事的悲劇的源泉。一方面,瑪戈王后不能夠因為愛情而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瑪戈王后也不能因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徹底放棄愛情。這就造成瑪戈王后對愛情的這種矛盾追求與矛盾心理——很大程度的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精神的混合。
三、古典主義影響:悲劇發生的必然
(一)愛情與國家責任感
當愛情與國家責任產生了沖突,該如何選擇,這是自古以來的一道難題。在《瑪戈王后》之中,瑪戈在愛情與國家責任產生沖突之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把愛情置于國家責任之下。瑪戈對愛情的這種價值觀的認識與法國的傳統的浪漫主義精神有了沖突與背離。瑪戈不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物,瑪戈是一個國家的皇后,身上背負著重大的政治使命與國家任務,瑪戈的所作所為關系著民眾的生活的好與壞以及民眾的生存的質量的好與壞。瑪戈深刻的明白這一點,也正是在這個意義的基礎之上,瑪戈在兩個政治派別相互斗爭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發生血腥的政治迫害。瑪戈把自己嫁給了國家,自己的這種愛情價值觀也就隨著瑪戈的所作所為而發生了改變。大仲馬在描繪這一愛情故事的過程中,也透露著大仲馬的某種價值觀。盡管大仲馬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但是瑪戈對愛情觀的認識也是要把愛情置于某種國家責任、國家義務之中,能夠承擔起某種國家責任與國家義務,并能夠維持國家和平的愛情,才是大仲馬所向往與贊許的愛情。愛情不是純粹的個人的私事,也不是純粹的個人的某種行為,必須從正確的認識態度上來認識愛情是國家責任的一種體現,這是瑪戈的愛情價值觀。這部歷史小說之所以是一部具有悲劇色彩的歷史小說,就是因為瑪戈在選擇愛情的時候沒有彰顯出應有的愛情的自由觀、沒有一種自由追求愛情的選擇。只能夠把愛情放在對國家責任的里面,把愛情與國家責任相互融合,并在二者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實現瑪戈對國家的責任,這就等于犧牲了愛情,為了國家。這是由瑪戈的特殊身份以及特殊的歷史地位所決定的,瑪戈的特殊身份使得瑪戈不能背離國家的利益,必須把國家的利益與愛情結合起來,這是瑪戈作為皇后的一種必然選擇,也是瑪戈的愛情具有悲劇傳奇色彩的根源所在。endprint
(二)理性及愛情的沖突
法蘭西是法國歷史上具有濃厚的理性色彩的民族。在法蘭西民族的發展過程當中,法蘭西民族精神始終代表著歐洲的某種理性精神,這充分的反映在資產階級革命率先在法國產生的根本原因,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般認為是理性的思想轉化為理性的行動的專有名詞。在傳統意義上,一般認為,愛情是感性的代名詞,理性是反感性的一種代名詞。從這部小說的整個敘事過程來看,瑪戈的愛情觀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相沖突的產物。古今中外的所有愛情故事中,但凡具有悲劇色彩的愛情故事,往往是因為與某種理性產生了沖突。恰恰在與這種理性產生沖突的過程中,發生了愛情價值觀的根本扭曲。原本人們認為應當具有美好色彩的愛情故事產生了更多的理性色彩,使得愛情的感性成分屈從于某種理性成分,愛情不再純粹,也不再具有某種客觀與主觀意義上的美學色彩。這就使得瑪戈的愛情在個人追求愛情的主觀意義上,與客觀的國家主義的某種理性產生了根本沖突,以至于這場沖突使得愛情的某些價值觀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一方面,瑪戈作為一個社會上的正常人,具有追求愛情的主觀愿望,也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愛情價值觀。另一方面,瑪戈的身份的特殊,瑪戈作為法國的王后心系著政治局面的穩定與否。這兩方面的矛盾及沖突,使得瑪戈對愛情的理解產生了某種反傳統的觀念。在反傳統的愛情觀的指引之下,瑪戈最終選擇愛情屈從瑪戈的理性部分以及瑪戈的身份認同。當愛情與理性產生沖突的時候,往往愛情屈從于理性的選擇。
四、愛情成為文化的悲劇
(一)文化傳統的影響
文化傳統指的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地區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所產生的某種文化因素,對文化的身份認同。文化傳統,只有在一個民族共同的生活過程中才能產生,并在這個民族共同的生活過程中才得以深化與發展、完善。他的愛情故事之所以具有悲劇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了法蘭西文化傳統的影響,也就是說法蘭西的文化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愛情故事的最初結局。我們認為他的愛情之所以具有悲劇色彩,是因為他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與文化傳統產生了背離,在于文化傳統漸行漸遠的過程中,他的愛情也就具有了某種悲劇的文化色彩。很大程度上來說,在我們所知道的所有悲劇愛情故事中,愛情之所以一開始是美好與令人向往的,但在愛情發展的過程中,往往與文化傳統產生了矛盾。在這種矛盾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愛情也就更加的俱樂部英語化的色彩。因為文化傳統不容許這樣的愛情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由愛情的價值觀更高的價值觀存在,這就使得愛情成為了文化傳統的犧牲品。
(二)人物命運與文化印記不可分割
在任何小說中,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傳統中、特定的文化熏陶中成長、并發展的,這種文化傳統與文化熏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說的人物要受這種文化熏陶的影響。他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也與這種文化熏陶息息相關。瑪戈的愛情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這種人物命運與人物命運所處的文化相互結合并產生的結果。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只有是小說的人物在與小說的人物所處的環境具有密切相互關聯的因果關系的時候,才會使得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具有某種邏輯性、具有可讀性,才使得小說更加具有說服力。這是從宏觀上來說人物的命運與文化環境的關系。在大仲馬的這部小說中看來,瑪戈的愛情之所以具有悲劇色彩,是因為在瑪戈的身上集中了多種文化印記,而且這多種文化應具有一定的沖突性,這種沖突也就造成了瑪戈的愛情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這種愛情因為文化印記的相互沖突,與矛盾的不可協調,才造成了這種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了人物在各個人生關鍵點上的選擇與抉擇,人物的命運也就在這種文化印記的沖突中不斷地展開。
(三)愛情亦是一種“地方文化”
所謂的地方文化在社會學上看來,是指在某一個地區所形成的,因為這個地區的文化品質很大程度上來說具有特殊性、特定性、特指性,各個地區之所以具有這種地方文化,是因為這個地區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以及民風民俗所造成的。在瑪戈的愛情故事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顯見的看出瑪戈的愛情故事具有某種地方文化的色彩存在。這種地方文化的色彩具有某種文化的特質與特指。從法國整個發展的歷史來看,法蘭西民族特別注重民族的集體利益以及國家利益,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瑪戈的愛情,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與傳統的價值觀發生了沖突。因為只有把個人利益放在為國家利益服務的基礎上,才能使得個人的價值得到彰顯,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法蘭西民族的這種國家利益觀已然到了最高的價值位置之上。瑪戈的愛情只能屈從于這種國家利益,而不能與個人利益相對抗,這是法蘭西民族的一種地方文化,也是瑪戈愛情特有的某種文化特質,其實在很多地方也具有這種文化,但是能把這種文化放到至高利益之上——則是法蘭西文化的傳統。正是因為這種地方文化,而她又處在這種地方文化的熏陶之中,這就使得瑪戈必須作出符合地方文化的一些行為,無論如何,瑪戈的愛情必須能夠符合這種地方文化,并為這種地方文化做服務。
五、結語
對大仲馬的這部《瑪戈王后》的小說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必須把人物所處的時代環境與人物所處的文化傳統相結合起來。一部愛情小說要獲得某種悲劇色彩,必定與它所處的文化傳統產生了沖突,以至于這種沖突不可協調,才會使得愛情成為悲劇。這是大仲馬這部歷史小說告訴我們的。實際上,這也是我們認識這部小說的必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妍.浪漫法國的悲劇愛情——大仲馬《瑪戈王后》的法國文化視角解讀[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2).
[2]吳正芝.大仲馬其人及其創[J].大眾文藝,2016,(10).
[3]孫燾.從金庸與大仲馬武俠小說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J].學理論,2011,(12).
[4]劉翠蓮,霍雅楠,李曼音.從大仲馬的文學作品看19世紀西方文化中的俠義精神[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04):116-117.
[5]陳妍.論大仲馬歷史敘事小說中的建構偏離[D].廣西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
王月(1996—),女,漢族,籍貫:河南省駐馬店市,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在讀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