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相吻合。高職教育注重“工學結合”培養人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注重在實踐中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借助具體的社會情境,依靠立體化的實踐平臺,在活動化的場景中建構起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即,以大學生專業頂崗實習為載體,分為崗前認知教育、崗中體驗教育、崗后繼續教育的三個階段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浸潤。讓大學生在專業頂崗實習的勞動實踐中信仰并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頂崗實習;載體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與高職教育相吻合。高職教育注重“工學結合”培養人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學結合就是要求學生把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使學生工學相長,成為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注重在實踐中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載體選擇:專業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中實踐教育環節,這種實踐教育活動是在真實的職業場景環境下進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在崗學習,實習生有了正式的職業角色、明確的崗位、清晰的職業責任。高職實習生的學習成果是真實的勞動產品或服務,不是簡單的考卷。這種教育活動是對學生專業學習的檢測和評價,也是在崗位上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列寧曾經說過“如果學習、教育和訓練只限于學校以內,而與沸騰的實際生活相脫離,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是不會相信的。” 沒有真實的勞動過程,直接會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低效能,乏味,甚至被反感。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需要一個立體化活動載體。這個載體能夠創設一種立體式、互動式、社會化的場景。這個過程超越理論灌輸的認知教育,注重從“知道”—“實踐”—“信仰”的提升。
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告知和被動接受的過程,應該是學習主體主動和建設性的過程。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在活動化的場景中進行,應該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經歷中認識核心價值觀,體驗核心價值觀,信仰核心價值觀。
二、以頂崗實習為載體的三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一)崗前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教育
認知素材:工學結合的高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緊靠專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企業文化對接,引入現代企業文化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實現現代科學與馬克思主義倫理道德教育相融合生長。
師資隊伍:組成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專業教師指的是本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負責理論學習的引導;兼職教師隊伍包括知名企業文化研究學者、企業管理人員。兼職教師主要以社會主義企業的標準和視角,以親身企業管理經歷和從業經歷為課堂注入社會主義企業文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企業中的實踐。
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課堂灌輸,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在平時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定期邀請兼職教師來做講座,特別邀請優秀實習生做報告。注意采用專業代表性人物的典型事跡或者優秀學生的成功案例,加強對學生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以鮮活的實例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地建設:以社團活動為機會,建設固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發揮基地的育人功能。
(二)崗中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驗教育
沒有體驗就沒有發言權,就不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
崗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屬于認知教育,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來都不只是知性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通過實踐體驗,在實踐中進行情感陶冶。頂崗實習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平臺。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美德的養成,正如其他技術一樣,我們必須先進行實踐活動,才能獲得這些德行性…我們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為公正的,進行節約才能成為節制的,表現勇敢才能成為勇敢的”。崗中教育屬于滲透性教育,滲透教育主要是指通過營造一種良好的價值觀教育環境系統,在頂崗實習的工作實踐中,他們會遇到困難和矛盾,在矛盾中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頂崗實習過程重在與企業文化的交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在真實的職業崗位中樹立職業理想,明確職業人的責任。
師資隊伍:校內專業教師工作從學校移動到學生頂崗實習企業,校內教師走入企業,和學生一起進行頂崗實習。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對學生的在校學習與校外實踐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對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的疏導 ,使其不斷的在實踐中認識自我,提升自我,不斷提高愛國愛企的思想意識,不斷的踐行敬業、友善的價值理念。
評價機制:可以說,沒有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評價,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因為學生是真實的企業人,所以注重企業導師的評價。企業評價采取的是企業文化標準,引入企業考核評比論分的方式,進行職業情景式評價,而不是模擬評價。
(三)崗后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續教育
教學方式:三方交流,企業教師、校內教師、實習學生一起分析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將企業案例與課本內容相結合。提升校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踐指導作用。
獎懲機制:對于學生頂崗實習過程進行獎懲,獎懲機制應該上升到頂層設計,與學生評優評先掛鉤。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也指導實踐,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注重在實踐中養成,頂崗實習是一個良好的實踐載體,在這個載體中,大學生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和信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6號
[2]列寧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65:375.
[3]馬燕.蔡元培演講集[M].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5
作者簡介:
周秀芝(1980—),女,滿族,籍貫河北秦皇島,碩士研究生,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