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蘇甫江·卡德爾
摘 要:新聞作為群眾信息獲取的主流渠道,隨著近年來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涌現,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技術、內容、市場格局產生了巨大變化。在此環境下新聞寫作業無形中也呈現多種新融合,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寫作更加具有時代感與活力。本文就新謀體環境下的新聞寫作質量的提高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寫作;質量提升
新媒體時代作為社會發展的進步的具體表現,為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國媒體行業在新媒體時代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對新聞寫作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應加大對新聞寫作技巧的重視,要確保新聞內容簡明扼要以此進一步提高新聞采訪的寫作質量。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切實加強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寫作及其的研究與分析,確保新聞寫作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進一步強化標題意識
新聞標題在新媒體環境下被稱為“新聞的眼睛”,是新聞制作工作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影響受眾是否索取新聞內容的首要先決條件。為了能夠適應受眾掃描式閱讀的需要,新聞工作者應進行精心制作新聞標題,除了要與新聞標題制作原則相符外,新聞標題還應準確生動、一目了然,使受眾在一覽新聞標題之后即會產生閱讀全文的想法,從而引導受眾閱讀新聞。在制作新聞標題是應確保標題表述準確無誤,使用簡潔的語言將新聞核心信息表達出來,即便是任何一個細節部分也應該做到完整、精確[1]。準確把握新聞主體內容并進行提煉,確保用詞緊扣矛盾、生動,語態直陳,善于運用最恰當、最貼切的表現、評價。要想要讓新聞標題能得到受眾的關注,制作標題時應富有聳動性,做到標新立異。新聞標題第一個詞對所描述的新聞、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切記不能夠使用過分渲染的詞匯來制作標題,也不能夠使用隱喻、比喻、暗喻等。新聞標題應指出文章的新華,用最少的字數將新聞有價值的內容表現在標題中,引人入文。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標題不推崇短標題,一則新聞需要有一個單獨成行的字數小于25字的文字標題。
二、轉傳統表述為感性表現縮短距離
傳統新聞寫作看重準確清晰表述事實,通常是記者通過新聞報道直接將結果告知受眾的一種定式,受眾沒有任何想象空間的新聞報道。而感性新聞寫作風格則會對受眾產生刺激,新聞記者將搜集到有聯系的形象與場景信息展示給受眾而不是直接將發生了什么告知受眾,引導受眾去自行辨別,通過充滿感性的文字寫作縮短受眾與新聞事件現場的距離。新聞記者編寫新聞時不應局限于文字表明加工上,需要通過將新聞內容繪制成一幅幅畫面、塑造成一個新聞形象展現給受眾,同時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廣闊的想象空間。比如曾經有一篇新聞報道這樣寫道“最后一名英國士兵也默默地撤離了埃及”,編寫這篇消息的記者并沒有直接描述戰爭以失敗告終的結局,而是借助具體的形象、物象來替代,借助簡單的語言編寫遠比冗雜陳述性的語言更加具有表現力,使受眾在看到這篇報道時跟隨新聞記者的腳步聯想到一敗涂地、傷亡慘重的戰場,一名英國士兵拖著疲憊的腳步離開的景象。
三、新聞制作語言應平民化
新媒體環境下,由新詞、新語造成的部分網絡詞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相互滲透、交融,新聞工作者在編寫新聞時應汲取網絡詞匯簡潔、靈活的優勢將新聞價值充分凸顯出來。就目前各種網絡流行語言盛行的環境下,新聞寫作風格也應該向樸實無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方向靠攏,讓受眾能夠輕易接受,語言表達上也應該偏向于輕松活潑的口語化語言靠攏,使用流暢而有條理的語言為受眾傳達豐富的內容,借助新聞題材的多樣性、平民化等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可讀性與知識性。借助新聞多媒體化的這一特征,新聞工作者在編寫新聞報道時要使用規范、貼近受眾的語言來編寫新聞報道,在新聞報道的選題、采訪視角以及制作方式上等體現出平民化特色。同時新聞工作者應多在新聞事件中尋找選題,選題緊跟當前時政熱點、難點,以貼近群眾、引導輿論的要求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與增強新聞可讀性結合起來,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親和力、增添新聞的生動性、提升新聞報道價值、增強新聞傳播效果。
四、強化新聞寫作的“三意識”
相信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明白新聞寫作的最重要的本領即是搶新聞,而好的新聞報道從來都離不開好的角度,而優秀的新聞報道角度的產生則依賴于“三意識”[2]。一是新聞價值的“讀者意識”。要將讀者意識貫穿到新聞制作的每一個環節中,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新聞工作者不斷研究。二是新聞價值的“創新意識”。如果一篇好的新聞報道,離不開好的角度,而好的角度如果仍然是陳芝麻爛谷子的調子,那勢必會使其喪失應有的光彩。新聞價值要創新,首先新聞工作者應勇于突破自我,只有在全新的狀態下才能有新穎的視角,才能夠選準最新的寫作角度。這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實踐,以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積累,激發出新的創意;努力突破自身思維的局限性,打破固定的新聞報道模式化思維,以政治家的頭腦、科學家的嚴謹、新聞記者的敏銳將指令式的報道變為循循善誘的報道;改變單純經營性報道為經營者與受眾的雙重報道,貼近受眾、生活、時代,力求新穎、活躍、優質的目的。三是新聞價值的“精品意識”。新聞寫作角度確定之后,要確保新聞價值的實現,絕不不能忽視“精品意識”。新聞寫作的形式與內容是一個矛盾體,既對立又統一。一篇新聞報道,一臺節目,光靠好的角度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的內容做支撐,以生花之筆予以潤色,從而使受眾從一篇新聞報道中不僅能夠獲取信息,還能夠獲得美的享受。
總而言之,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互聯網相比仍然有很長的進步空間,由此可見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智能手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也是新媒體環境下最便捷的新聞傳播媒介,推動了新聞的傳播,今后新聞寫作不在局限于電腦終端,還會在普通移動終端上進行創作,而新聞的創作主體也會從新聞工作者延伸為每個受眾,今后不僅是閱讀者,同時也是評閱者與創作者,而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這也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對新聞寫作技巧,以更好引導輿論。
參考文獻:
[1]連煌.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寫作的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6,(10):50-51.
[2]葉猛.論新聞的寫作技巧[J].媒體時代,2013,(0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