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彪+譚萃妍
[摘要]目的 觀察伊伐布雷定在穩定型心絞痛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本院接收的42例穩定型心絞痛合并COPD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常規治療組、伊伐布雷定組,各21例。常規治療組給予冠心病常規治療,伊伐布雷定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伊伐布雷定。比較兩組的應用效果。結果 治療后,兩組的肺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治療組比較,伊伐布雷定組的6 min步行實驗距離、CAT評分均改善,24 h平均心率明顯下降,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均較常規治療組明顯減少(P<0.05)。結論 穩定型心絞痛合并COPD患者應用伊伐布雷定,可提高患者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效果確切,可推薦。
[關鍵詞]伊伐布雷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型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0(a)-003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vabradin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From January 1,2014 to December 30,2016,42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complicated with COPD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ivabradine group,with 21 cases in each group.Routine treatment was used in the former group and ivabradinewas added besides treatment in routine group.The applica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herapy,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In the ivabradine group,6-min walking distance and CAT score were both improved.The 24-hour average hear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well as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and doses of Nitroglyceri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COPD,Ivabradinecan applied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and reduce the attack times of angina pectoris in a definite effect,which can be recommended.
[Key words]Ivabradin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table angina pector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由于缺氧而多存在心動過速,使患者心肌需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心絞痛發作率增高。臨床治療用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盡管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對β受體阻滯劑無法耐受,治療劑量中即可出現明顯氣管痙攣,限制了其使用[1]。為此,本文選取42例穩定型心絞痛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心內科的住院患者42例,將其隨機分成常規治療組、伊伐布雷定組,每組21例。入選的所有患者均根據臨床癥狀及肺功能檢查明確診斷為COPD;既往冠脈造影或冠脈CTA診斷為冠心病,表現為穩定型心絞痛;均完全排除對伊伐布雷定過敏、既往曾發生心肌梗死、其他異位心律等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病史、吸煙史、COPD治療藥物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治療組予以冠心病常規治療:阿司匹林、硝酸酯類及他汀類藥物。
伊伐布雷定組患者予以伊伐布雷定(美國施維雅公司;規格:5 mg/片)治療,初始劑量予以患者口服2.5 mg/次,2次/d;持續監測心率至少72 h,若心率下降<20%,且未出現心動過緩、低血壓等,伊伐布雷定劑量調整為5 mg/次,2次/d;2周后,平均心率>70次/min,血壓正常,伊伐布雷定劑量調整為7.5 mg/次,2次/d,持續治療16周;用藥過程若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光幻視、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時需停藥。若心率<60次/min,需進行劑量調整或停藥。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對兩組做3次訪視,即基線、治療4周后、治療16周后。
1.3.1肺功能檢測 在基線及用藥16周后均做肺功能檢測,用耶格Master Screen Body體描箱肺功能測試系統記錄呼氣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肺活量與肺總量比值(FEV1/FVC%)[2-3]。
1.3.2 CAT評分 COPD評估測試(CAT)3次訪視均進行CAT評分,CAT問卷共有8個問題:咳嗽、咳痰、胸悶、睡眠、精力、情緒等6項主觀指標和運動耐力、日常運動影響這兩項耐受力評價指標。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對每個項目做出相應評分(0~5分),各問題分數相加得總分。
1.3.3 6 min步行實驗(6MWT) 每次訪視均對患者做6MWT,測定6 min內在平地上的快速步行距離,測定方法和分級標準根據2002年美國胸科學會(ATS)推出6MWT應用指南[4]。
1.3.4動態心電圖 每次訪視均行動態心電圖檢查,記錄24 h平均心率,觀察有無心律失常情況。
1.3.5心絞痛發作評估 囑患者自行記錄訪視前1周內出現的心絞痛次數(次/周)及使用的硝酸甘油劑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資料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組間資料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基線)后肺功能指標、CAT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后,兩組的PEF、FEV1%pred、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6周后,伊伐布雷定組的CAT評分低于常規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2.2 兩組治療前(基線)后6MWT距離、平均心率、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使用量的比較
基線水平上,兩組的6MWT距離、平均心率、心絞痛發作次數、硝酸甘油使用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伊伐布雷定組的6MWT長于常規治療組(P<0.01);治療16周后,與基線水平比較,伊伐布雷定組的6MWT距離延長,且長于常規治療組(P<0.01);治療4周后,伊伐布雷定組的24 h平均心率減慢較對照組明顯,治療16周后的平均心率明顯減慢;伊伐布雷定組治療16周后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常規治療組(P<0.01);兩組治療16周后的硝酸甘油使用劑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3討論
穩定性冠心病指南推薦β受體阻滯劑作為一線抗心絞痛藥物,用于控制心率和癥狀,β受體阻滯劑通過多個機制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和減少心肌缺血,其中減慢心率非常重要。而長效硝酸酯和伊伐布雷定等可作為冠心病的二線治療。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將冠心病患者清醒時靜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min[5]。如未達到靶目標或不能耐受β受體阻滯劑,伊伐布雷定適用于竇性心律中心率>70次/min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單獨或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6-7]。但由于β受體阻滯劑對氣道β2受體的可能作用,使臨床醫生對其引起的支氣管收縮作用產生恐懼,而限制了β受體阻滯劑在氣道阻塞性疾病中的應用。
伊伐布雷定主要作用于竇房結細胞的f通道而降低心率,不影響心臟收縮力,復極化或房室傳導。目前主要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及心絞痛患者的心率控制[8-10]。研究表明,冠心病伴心動過速患者,聯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和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與單獨使用β受體阻滯劑比較,可更有效地控制心率,進一步改善心功能,并有助于上調β受體阻滯劑劑量[11-12]。同時,因為該藥物不與β受體相互作用,不影響呼吸功能,推測伊伐布雷定更適合在阻塞性氣道疾病患者中應用[13-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后,兩組的PEF、FEV1%pred、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伊伐布雷定組患者的6MW距離、CAT評分等改善情況均優于常規治療組(P<0.05);伊伐布雷定組的24 h平均HR明顯下降,心絞痛發作次數、硝酸甘油使用量等,與常規治療組比較,均明顯減少(P<0.05)。
綜上所述,伊伐布雷定治療穩定型心絞痛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改善患者的運動耐量,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不會影響其肺功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推薦。
[參考文獻]
[1]趙陽媚,趙海洲.阿利沙坦酯治療高血壓合并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34):40-41.
[2]沈貴洪,張治,許燦龍,等.納洛酮與無創呼吸機聯合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呼吸衰竭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7):1827-1828.
[3]楚二星,蔡圣朝.針刺聯合西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27(1):82-84.
[4]程漠鑫,曲妮妮.六君子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療效的系統評價及Meta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6, 28(1):113-115.
[5]馬肖龍.阿奇霉素聯合辛伐他汀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 31(4):250-253.
[6]楊臨妃,谷偉.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17,38(1):6-11.
[7]車國衛,支修益.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圍手術期氣道管理現狀[J].中國肺癌雜志,2014,17(12):884-888.
[8]孫燕.5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回顧性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1):166-167.
[9]林建聰.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刊,2014,49(6):88-90.
[10]吳曉虞,何六濤,陳華春,等.噻托溴銨聯合舒利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10(5):229-231.
[11]陳勇,劉雙,焦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氣管擴張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6,35(4):275-278.
[12]林文霞,陳青青.清金化痰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6,48(6):202-204.
[13]倪明德,文強,錢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7):1560-1562.
[14]朱高尚,張偉.從“久臥傷氣”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墜積性肺炎發病機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 37(8):845-847.
[15]李步云.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臨床治療回顧性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7):118-120.
(收稿日期:2017-08-09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