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杰+陳勍+馮圣佳+楊朝森+高佳
摘要:目的 了解智慧醫療實施現狀,掌握影響就診者使用移動醫療的各個因素,總結移動醫療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基此提出合理的對策與建議,從而使智慧醫療發展的更好,更快更有效地達到利民惠民的目的。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并且以問卷調查為主。結果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智慧醫療宣傳力度上仍有不足,但智慧醫療發展情況較樂觀,大學本科生智慧醫療使用情況較高,目前智慧醫療APP存在同類產品太多無從選擇、相關法規政策沒跟上等問題。結論 移動醫療建設有待高,居民對其滿意度較低。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各級醫院積極配合;引導居民就醫習慣,轉變醫生服務觀念;積極建設移動醫療,縮小與實地醫院就診的差距;將醫療保險與移動醫療有機結合。
關鍵詞:移動醫療;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
中圖分類號:R-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046-04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Wisdom Medical Service in Hangzhou
JIANG Jun-jie,CHEN Qing,FENG Sheng-jia,YANG Zhao-sen,GAO Jia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isdom and medical care,to master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use of mobile medical care,summed up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medical treatment,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so that the wisdom of medical development better,faster and more effectiv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enefiting the people.Methods This paper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and is mainly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the wisdom of the medical propaganda is still insufficient,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isdom of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s more optimistic,the wisdom of the medical use of high current medical wisdom APP has too many similar products have no choice,no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so on.Conclusion Mobile medical construction to be improved,the residents of its low satisfact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propaganda,all levels of hospitals actively cooperate;guide residents to seek medical habits,change the concept of medical services;activ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medical care,narrow the gap with the field hospital;medical insurance and mobile medical organic combination.
Key words:Mobile health;Wisdom medical;Internet+medical;Tele healthy
智慧醫療是最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1]。但是目前我們國家還處于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初始階段,遠要落后于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基本水平[2]。我國的相關研究還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實際應用和實踐操作較少,對于構建移動醫療體系的主體、客體、內容及服務遞送的研究也較少涉獵,這將是移動醫療研究在我國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和趨勢[3]。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互聯網 +”行動計劃之后,醫療健康領域也成為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的一個重要部分。11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工作報告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將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寫入了十三五規劃。黨和政府出臺的這些舉措鼓勵著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使原本處于新興階段的網絡醫療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根據 ii Media Research 的數據[4],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用戶規模穩步增長,2016年第四季度接近3.0億,與2015年相比,增長16.0%。智慧醫療發展趨勢已日趨明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下,應使醫院信息化建設沿著一條和諧、健康、持續的軌跡發展,保證不斷深入的醫療衛生事業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真正達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少醫療差錯,促進醫療服務的創新[5]。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①患者的基本情況分析:包括年齡分析,文化程度分析,收入分析,參保類型分析;②患者對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認識及使用情況分析:包括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宣傳情況,對智慧醫療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態度,對智慧醫療APP的疑慮;③被調查者網上看病情況分析:包括被調查者所使用智慧醫療功能與文化程度分析,月收入對被調查者使用智慧醫療的影響分析
1.2方法
問卷調查: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省中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杭州市第一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等智慧醫療較普及的浙江省三甲醫院共發放問卷1170份,回收786份,問卷回收率67.18%,有效問卷404份,有效問卷率51.40%。
2結果
2.1基本情況
2.1.1被調查者年齡分布 樣本的年齡分布情況:本研究樣本中21~30歲人數最多,其余依次為31~45歲、45~60歲、20歲及以下、60歲及以上,見表1。
2.1.2 被調查者文化水平分布 樣本的文化程度分布情況:本研究樣本中大學本科人數最多,其中,高中及以上學歷者占到了86.80%,見表2。
2.1.3 被調查者收入情況 被調查者收入水平大部分集中在2000~10000元,所占構成比為78.20%,見表3。
2.1.4 被調查者參保類型 被調查者大部分為城鎮居民,其中參保類型最多的是城鎮居民保險,其次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被調查者大部分都參加由醫療保險,只有13人未參加任何醫保,見表4。
2.2患者對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認識及使用情況分析
2.2.1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宣傳情況 聽過社區等衛生服務機構宣傳過智慧醫療的有104人,僅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5.90%,可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智慧醫療宣傳力度上仍有不足,見表5。
2.2.2 對智慧醫療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態度 目前支持智慧醫療的有239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9.80%,可見智慧醫療發展還是很樂觀的。而且調查數據顯示相信智慧醫療未來會更加完善的有377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4.30%,見表6。
2.2.3 對智慧醫療APP的疑慮 被調查者當中很多人對智慧醫療APP還是有很多疑慮的,大概有網絡支付不完善、不方便、不信任網絡上的交易、無法確定其信息的準確性、同類產品太多無從選擇、相關法規政策沒跟上等等。其中占較多的是無法確定其信息的準確性、同類產品太多無從選擇,分別占23.60%和26.10%,見表7。
2.3被調查者網上看病情況分析
2.3.1被調查者所使用智慧醫療功能與文化程度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中小學及以下、初中 、高中專、大專高職、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數分別為3人、50人、91人、93人、163人、4人。不同文化程度被調查者使用過“智慧醫療”功能的人數雷達圖,見圖1。
由圖1可知,在不同文化程度的情況下,學歷為大學本科的受調查者中,81%的大學本科受調查者均使用過智慧醫療的自助機掛號、互聯網掛號、電子健康檔案、一卡通付費和云診所等服務,只有19%的人均無使用過。而在學歷為初中程度的受調查者中,僅有68%受調查者使用過智慧醫療等功能。
2.3.2 月收入對被調查者網上看病的影響分析
不同月收入認為費用影響網上看病情況,發現各個收入組均以影響較大所占比例最高。雷達圖,見圖2。
由圖2可知,在不同月收入的調查者中,約有一半多的調查者會認為費用對網上看病情況的影響會比較大,而認為費用對網上看病嚴重影響和影響一般的人數相近大約為10%~30%。但是,對于月收入大于10000元的調查者來說,其中有21%的人認為網上就診的費用對網上看病情況的影響較小,而這一數據卻遠遠大于月收入小于10000元的被調查者。
3 討論
3.1醫療水平是阻礙居民網上看病的根基
醫療水平情況在問卷中調查分析表明,超過1/3的人士表示醫療水平嚴重影響其網上看病的意愿。醫療作為一個稀缺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分配,使人們能通過互聯網獲得及時、優質的醫療資源。提升移動醫療中的醫療水平,將給更多人帶來便捷。通過提高移動醫療中醫生群體的準入門檻,納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審核等措施,使醫療水平得到保障[6]。在醫療水平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更多的人會嘗試移動醫療,從而推動的“智慧醫療”的發展。
3.2文化程度是促進移動醫療發展的“強心劑”
通過此次研究,發現學歷越高、職業層次相對越高,人們嘗試網上看病的意愿度也越高,說明網上看病和受教育程度是緊密相關的。受教育高的人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移動醫療的相關知識,通過學習理解并掌握相關注意事項,對移動醫療的陌生感較少,從而對網上看病意愿度相對較高。另外一方面,文化程度高且年紀較輕者有很大部分是學生,而且敢于嘗試新事物,同時對智能手機的APP認知度也較高,對網上消費較熟悉,也就是文化程度高能促進網上看病的接受度。
3.3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各級醫院積極配合
根據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認識及使用情況的分析,在被調查的401人中,聽過社區等衛生服務機構宣傳過智慧醫療的有104人,僅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5.90%,可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智慧醫療宣傳力度上仍有不足。政府是政策推行的關鍵,應當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使每一個醫院及其社區等衛生服務機構貫徹落實智慧醫療政策的宣傳,起到主導和監管作用。社區等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海報,舉辦智慧醫療的相關講座等來提高居民對政策的了解程度。
3.4引導居民就醫習慣,轉變醫生服務觀念endprint
調查顯示,居民就醫時首選網上就診的人數僅占9.30%,而就醫時首選醫院現場就醫的人數比例高達90.70%。事實上,一直以來,居民普遍認為醫院硬件設備好、醫生水平高、面對面的就診才能體現真實性,即使醫護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有病也要親自去大醫院就診,這樣比較有保障令人放心。這無疑阻礙了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推廣。同時,在目前高水平醫生缺少的情況下, 不少被訪問的醫生表示在門診坐診已很忙了,無法做到隨時接受移動醫療患者咨詢,所以無法為患者供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 智慧醫療在基層的普及程度較低[7],要加大對居民的醫療教育力度,讓其可以方便地了解醫療知識,主動開展自我保健同時,引導培養居民在網上首診的就醫習慣、建議對醫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梳理,鼓勵居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醫生的口碑選擇網上就診醫生,通過政府引導、醫保參與,逐步實現首診在線上。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應當從過去的被動診療變為主動跟進,更加周到細心地對待患者的醫療需求。
3.5積極建設移動醫療,縮小與實地醫院就診的差距 現階段居民對網上就診的總體滿意度較低,選擇網上就診的居民比例不高。要想實現分級診療,推動智慧醫療服務政策的實施,就必須加強移動醫療建設,轉變智慧醫療在居民心中的地位。政府應給予財政支持,幫助移動醫療引進先進的診療技術,改善移動醫療環境。同時,針對居民普遍要求醫生高水平的醫療的現狀,醫院應加強培養醫生的移動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定期組織醫生智慧醫療技術的培訓和交流學習[8]。
3.6將醫療保險與移動醫療有機結合
調查發現,許多平臺無法與醫療保險中心在線及時對接,醫療保險報銷流程較復雜,阻礙了人們使用移動醫療進行網上看病。盡快完善醫保在移動醫療中的報銷流程,改變用戶數量大,用戶活躍度低的現狀。移動醫療的的確確在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一個產品成功與否,除了需要良好的出品外,合理的價格也是決定人們購買的主要因素之一,移動醫療也是如此。目前,移動醫療的支付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不少用戶對其望而止步,引致移動醫療被冠以“高端醫療”的稱號。
4 結論
影響智慧醫療使用情況的因素多且復雜,涉及到的點廣而深。就目前調查結果看來,這不僅僅需要互聯網科技公司不斷改進科技,改善用戶使用體驗。還需要政府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各級醫院積極配合;引導居民就醫習慣,轉變醫生服務觀念;積極建設移動醫療,縮小與實地醫院就診的差距;將醫療保險與移動醫療有機結合。本次調研僅僅隨機調查了部分人群,得出的相應結論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但從中窺見一斑。《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出:未來要推進7大醫療體系專項建設,在醫療信息化方面,國家將推出預算達611億元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包括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等三項工作。筆者期待不久的將來,“互聯網+醫療”將不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惠及萬千患者和醫生,真正的做到便民利民。
參考文獻:
[1]李建功,唐雄燕.智慧醫療應用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J].中興通訊技術,2012,18(02):22-26.
[2]陳豐.目前醫院信息化建設中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07):107-108.
[3]任行.國外移動醫療體系發展現狀[J].中國數字醫學,2013,8(04):95-97.
[4]中文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ii Media Research:2016-2017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研究報告[EB/OL][2017-03-03]. http://www.199it.com/archives/569157.html
[5]徐德林,欒松蘭.醫院信息化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中國數字醫學,2007,2(12):33-35.
[6]段萬春,曹勤偉,李記.近10年國內外移動醫療研究述評[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5):1-8.
[7]董琴,袁貞明,郭清.醫養護一體化智慧醫療服務模式的探討[J].衛生經濟研究,2015(07):51-52,53.
[8]孫君雷,何能清,蔣羽萍,等.全國社區衛生發展論壇(2013年11月·深圳):社區衛生發展中心主任分論壇內容摘登(續)[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07):734-740.
編輯/錢洪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