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吳志強++鄧達孫++陳海琴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玉米新品種的種植技術,闡述了玉米新品種高產高效主要配套3大生產技術:品種管理技術、增產培育技術和科學施肥技術,希望為促進我國玉米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玉米;新品種;配套;技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28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用作物,在我國適合玉米種植的地域廣闊,開展新品種高產高效配套生產技術的研究,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和種植效益,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業收入。
1 品種管理技術
1.1 篩選品種
玉米播種區的天氣與土地質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選擇玉米種類時需要根據當地天氣狀況選取適合的種類進行播種,倘若該地無霜期比較長的話,則可選取成長期比較長的玉米進行種植,如果較短,則選取成長期比較短的玉米進行種植。玉米生長期越長則其產能越高,生長期越短則其產能越短。玉米的透光、密度、通風也會對玉米的產能造成影響。
1.2 定時播種
玉米的播種需要選取合適的時機,這對于玉米的產能十分關鍵。由于每個區域的氣候和地質都不一樣,對于玉米種植時間和品種來講,最好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和玉米品種,例如南方玉米能種2季,就長江流域來說,春播的玉米一般3月底—4月初播,7月上中旬可以采摘。
1.3 選址下種
玉米需要選擇肥沃的土壤進行種植,種植地附近需要通風、開闊、透光較好,其中,選在平原地種植比較好。需要通暢的排水,一旦排水不暢,則需要建立排水渠,均衡水資源,確保植物的生長。需要先進行少量的種植試驗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考察種子產能,再進行選址下種。
2 增產培育技術
2.1 單地多種
這種單地多種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土塊上不僅可以播種玉米,也可以種植不同的農作物,這種播種方式能最大程度地為農作物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既可以保證土地的肥沃程度,還可以改善環境,是一種比較適宜的播種方式。
2.2 大壟雙行
打成壟底寬90~93cm、壟頂寬60~70cm的寬壟,即將原60~65cm的3條小壟合并成2條寬壟,起壟后及時鎮壓保墑,種植密度視品種可比普通種植方式增加5%~10%。
2.3 去雄技術
玉米散粉時需要去除雄穗的水分與營養,將其轉化為供給果穗,這可使果穗的顆粒與質量增加,也可減少蚜蟲和玉米蟲的傷害。去雄技術可以把玉米成熟期提前3~5d,玉米的單一產值能提高大概10%左右。該技術的操作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操作,需在雄穗未散粉前進行去雄,去雄穗時應該掌控住合適的機會,否則,不但不會有增加產量的作用,還會降低玉米的產量。
3 科學施肥技術
3.1 施肥的種類
氮肥是玉米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肥料,合理的施用氮肥有助于增加玉米的產量,特別是玉米秸稈還田的耕地應增加10%~15%的氮肥用量,調節碳氮比,促進秸稈分解,然而,低磷將會降低玉米的生物量,會增加根冠的比例,適當地施加鉀肥有助于玉米產量的增長。在玉米生長發育的早期階段,磷素吸收能力的好壞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應強調磷肥作基肥盡早足量施用。任何類型氮肥的使用均可以增加玉米施氮效應,高肥效品種加上長效穩態氮肥以及化肥深施是提升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舉措。大力推廣玉米施鋅技術,1kg種子拌硫酸鋅2~6g,或每667m2底施硫酸鋅1.5~2kg,在缺鋅地區效果尤其顯著。
3.2 施肥的時期
在恰當的時機施肥有助于作物更好的吸收,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從而保障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與12葉展至吐絲階段是吸收氮素最快的時期,所以這2個階段是保障玉米高產的關鍵時期,為此,要想大幅度提升玉米的產量,需要注意把握好生育后期的氮素供應量,其中,在使用氮肥過程中, 大喇叭口期追肥的效果尤為顯著。
3.3 施肥的方法
施肥方式與施肥量是影響玉米產量的2點重要因素,主要應用“底肥+追肥” 的這一施肥方法,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一般有機肥、磷肥、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均作底肥,氮肥則分期施用,60%~70%作底肥、30%~40%作追肥。通過應用促根劑與玉米種子條施,可增強玉米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效率,從而促進產量的提升。病蟲草鼠害防治和機械化生產等生產技術也屬玉米新品種高產高效配套相關技術,應予重視,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闡述。
4 結語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新興的玉米種類也漸漸繁多起來,高產高效配套生產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民種植新品種玉米的產量和效益,促進新品種玉米的推廣與應用,滿足市場對玉米的需要,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