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書林
摘要:當前,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中的熱點話題。幾乎所有的幼兒園在《綱要》的指引下,都“將家長視為重要的合作伙伴”,通過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家長助教等多種形式,讓家長走進幼兒園,參與幼兒園教學,有關家園共育的文章也層出不窮,這一切都似乎顯示,家長已經擔當起幼兒教育的合作者角色,家園雙方正攜手合作,穩步促進幼兒發展。但是,筆者想問,這些熱鬧的背后:家長是否真正成為了幼兒教育的合作者?
關鍵詞:幼兒園;家長;合作
一、對現實中家長與幼兒園關系的考察
雖然比起以前開家長會、家訪等比較單一的家園互動形式,現在的家園互動模式更趨豐富,更能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園教學,但是究其本質上來說,家長與幼兒園之間依然存在這樣三種關系:
1、支配與被支配關系,家長與幼兒園之間地位不平等。盡管這個問題曾無數次被人談及,很多人都認為這種關系多見于以往,而現在有些家長已經走進課堂,與孩子一起游戲一起學習,家長似乎已改變了受支配的地位,在家園合作中逐漸發揮出主體性。但仔細推敲,你就會發現,家長即使走進課堂,即使與幼兒一起經歷很多親子活動,也仍然擺脫不了教師說,我怎么做的被動局面。教師仍然是家園關系中絕對的發起者,掌控者、謀劃者。
2、基本平行各自為陣,雙方只在接送孩子時產生短暫接觸。與幼兒園形成這種關系的家長雖然較少,但仍然存在。具體表現是各忙各的,或各教各的,你有良方我有對子,大家互不相干。以前只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的家長,但現在文化素質較高的家長也不乏其人。前者完全不懂,后者即使嘴巴上不說幼兒教育是“小兒科”,打心眼里實際上是一點不在意的。
二、家長沒有真正成為幼兒園合作者的原因
所謂“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積極主動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家園雙方都是主體,合作沒有真正實現,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長方面。
(1)對幼兒園的教育缺乏關注的興趣,認為幼兒園只要讓孩子在園吃好,玩好,不出啥事就可以了。這種家長不是忙于生存,就是忙于“輝煌”的事業。他們只把幼兒教育看成是幼兒園單方面承擔的責任。似乎沒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其中。
(2)對幼兒教育不懂卻自認為比較懂,不太信任幼兒園。一些爺爺奶奶有帶小孩的經驗,對自己的那一套護理方法深信不疑,一旦孩子在園生病或與同伴間產生了矛盾,馬上就按自己的推理邏輯來看待幼兒園,對幼兒園缺乏信任。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雖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缺乏責任心,忙于自己享受生活,平時不說什么但當孩子在園出現了他不喜歡的狀況時,他會說出一套一套的理由來與教師理論。
2、幼兒園方面。
(1)對家長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領。應該說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配合幼兒園教育的愿望。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或者說怎么做才最有效。在親子活動中,你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不斷地“提醒”或“監督”孩子坐好,聽教師話等等,再或者就是這樣一幕:教師請家長協助孩子完成某樣作品,家長為了讓完成的作品符合他的評價標準,常常親自操刀上陣讓孩子淪為配角甚至觀眾。再比如親子郊游活動,本來幼兒園想讓家委會的成員組織家長們分成小組開展活動,但是有的教師把這個意思傳達下去以后便不再督促實施,結果有的家庭自成一組,不僅大人不溝通連孩子也沒有與其他同伴交往,失去了活動的本意。所以不管是幼兒園還是教師,我們都肩負著支持、引領家長當好合作者的責任。我們可以把《綱要》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我們改變了教育觀念就等于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同時在改變嗎?怎么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因襲多年的傳統教育方法,這急待我們深思。
(2)有開放的姿態,卻沒有家長真正展現能力的舞臺。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形式越來越豐富,如家園游戲、家長助教,可是這些形式都是由教師單方面發起的,教師需要家長準備什么,家長就照章辦事。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家長大都沒有自己的見解,家長在參與教學之前,對班級幼兒的能力水平絲毫不了解。教師與家長既沒有前期的共同研討,也沒有過程中的質疑。有的幼兒園、教師甚至連主題活動的目的及活動架構都不告訴家長,家長對這個活動在近階段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教育價值都不清楚。
3、社會文化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社會各種保障體制已趨完善,有很多婦女在家擔任全職媽媽,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泡”在幼兒園。中國絕大多數的家庭男女雙方都是家庭經濟的共同支柱。爸爸媽媽們整天按時上班下班,承受著相當大的社會壓力,讓他們抽出較多的時間到幼兒園確實有點困難。
三、引領家長讓家長成為幼兒教育的真正合作者
雖然合作的成敗取決于各成員的態度,但是,維系家園之間的合作關系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引領家長使之成為幼兒教育的真正合作者更是新教育理念指導下非常緊迫的任務。筆者以為,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喚醒家長的教育責任感,提升其教育幼兒的能力。對于那些將幼兒教育視為幼兒園單方面責任的家長,我們有必要通過家長講座、育兒沙龍、推薦閱讀專業文章等方式,讓家長明白自己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有些家長有教育孩子的主觀愿望,但是他們對自身的言行模式缺乏必要的反思,因而只是一味地埋怨、指責孩子,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孩子身上的一切缺點均來源于自身的示范作用或教養方式。幼兒園作為家長的朋友,有責任給他們指出來,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從而產生強烈的責任意識,主動提升育兒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做一位合格的教育者。
2、讓家長理解幼兒教育,做幼兒園教育的熱心參與者。當家長在意識上認同他們的合作者角色時,我們可以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親眼看到教師與幼兒園為教育孩子付出的辛勤努力。在活動中,當家長真切體會到適時適當的教育方式在幼兒身上產生的影響時,他會進一步理解幼兒教育,并萌發模仿、協作的愿望。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付出同樣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嚴留芬.讓家長成為主題活動的合作者[J].山東教育:中學刊,2004(27):41.
[2] 孫敏華.讓家長成為幼兒園課程主題開展的合作者[J].學前課程研究,2009(4):53-54.
[3] 王秀秀.教師如何真正成為幼兒的合作者[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3):125.
[4] 毛鳳蓮.如何讓幼兒家長成為教育的合作者[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1(2):54-55.
[5] 趙志榮.讓家長成為教學活動的合作者[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7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