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基礎知識、物理觀念、物理科學思維、物理實驗探究、物理科學態度與責任。針對五年制幼師生的身心特點及物理教學的現狀,學生和教師應該據此進行相應的調整。提升五年制幼師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包括:1、在教學內容方面,呈現知識時適當犧牲物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及物理理論的完整性。2、在學生學習方面,強化物理觀念、科學態度與責任,弱化科學思維與實驗探究。3、教師教學方法可呈現多樣性,甚或開展聯合教學。
【關鍵詞】五年制幼師生;物理核心素養;提升途徑;內涵
1 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
1.1 核心素養的概念
2014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一文首次在國內表述了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1]。2016年3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再次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及社會參與。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核心素養的提出是一種世界趨勢,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核心素養是基礎教育的目標,同樣也是高等教育的最終追求。
1.2 關于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我國制定的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綜合表現的六大素養,細分成十八個基本要點,從物理學的角度,核心素養應包括物理基礎知識、物理科學觀念、物理科學思維、物理實驗探究、物理科學態度與責任五個方面。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指向“基礎性”的必備素養,對所有素養必須“有所取舍”,優選“最關鍵和最必要的共同”素養。針對五年制幼師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加強某些方面而弱化另一些方面,側重培養她們的物理科學觀念和物理科學態度與責任。對于物理基礎知識可以選擇“結合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跨學科”展開課程內容。科學思維的培養方面也不像物理專業的學生那么嚴格,對于最難的物理實驗探究方面更需弱化。
2 五年制幼師生的特點
2.1 幼師生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環境
五年制幼師生的總體年齡約在15~21歲,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具有同齡群體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易受他人影響,情感強烈,思維活躍,抽象邏輯能力明顯發展。他們也是一個特殊群體,是同齡人的集合體,生活在相對封閉的學校環境中,與社會接觸少,交流人群單一。
2.2 對幼師生的要求
五年制幼師生作為幼兒科學教育的啟蒙者和引路人,我國的幼師教育希望加強他們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培養學前專業大專生能夠熱愛科學、積極探究未知領域的態度和引導幼兒觀察探究的科學能力,因此,需要五年制幼師生加強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使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個人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社會實踐適應能力,以適應因社會發展變遷而帶來的持續不斷調整和更新個體的核心素養的要求。
3 五年制幼師物理教學的現狀[3]
3.1 學校重視不夠
物理學科是五年制幼師生的文化基礎課,課時少、知識容量大、學習節奏快、知識點多,學生即使做題熟練,思維水平也不能大幅提高,更不能學以致用。而學校和學生普遍忽視物理,加上目前的物理教學只講理論不做實驗,或者老師做實驗、學生看熱鬧,學生重藝輕理,偏科思想嚴重,這些教育教學的偏軌狀況使得物理學科在師范教育實踐中已經被邊緣化[4]。
3.2 學生興趣不足
國家招生政策的調整,使得本來師范生源由學優生變為如今較多的學困生,而且生源主要是女生,學生理科思維薄弱,文化基礎較差,而“中學女生物理學習成績明顯低于男生,就是一種群體性物理學習困難現象”,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不足,甚至排斥物理。這種低起點、弱動力與原來五年制幼師生物理教學的高落點、高標準形成嚴重的沖突。
3.3 實驗器材老化
國內幼兒師范教育真正的發展時間并不長,絕大多數是由原來的中等師范學校轉型而來。學校的物理教學器材往往是數十年前購置的,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已經無法適應當今幼師生活化教學的需要。
3.4 教師教學守舊
幼師物理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讓學生獲得學科知識,更是借助知識教學進行學生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現實中教師過于關注知識的教授,致使學生只學到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而且注重可量化的分數。教師教學大多是屏幕上的實驗,學生以理科思維活動被動接受知識。對于不聽講的學生,教師往往采取的方式是點名提醒和訓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5 教材變化
從2016年開始,師范學校開始采用張國璽主編的《綜合理科教程》,2017年新生采用的是修訂的第二版[5]。與高中物理教材相比,這本教材在物理知教材識內容上進行了刪減,難度降級,理論少、動手多,教材生活化,同時也犧牲了物理知識的系統性。這本教材從認識自然現象開始,逐漸由動手探究得出結論,理論難度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僅僅是對部分日常生活現象和生產現象的初步解釋,比較適合以女生為主的五年制幼師生的物理學習。
4 提升途徑
4.1 教學內容的確定
由于物理學科自身所具有的復雜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在理解及應用上存在諸多難點,成為五年制幼師生課程中較難的科目之一,《綜合理科教程(第二版)》基本適合五年制幼師目前的教學。為了較好地呈現物理知識,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時,可以適當犧牲物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及物理學科理論的完整性。比如開始部分,從認識自然現象逐步到理論學習,并沒有從經典力學開始,物理知識難度要比高中降低很多,也適合幼師多女生的特點。從幼兒科學教育啟蒙角度看,五年制幼師生的物理教學應該是“做中學,玩中學”,物理知識內容要簡單,科學思維訓練不需要很嚴格,但是物理知識內容要生活化,活潑不沉悶,適合幼師生,也適合將來幼兒科技活動生活化的要求。endprint
教學的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增長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物理學習的對象是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以及物理理論。幼師物理教師必須深挖教材、提取重難點并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指導學生觀察和實驗,將他們引入到情境當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教師要多“陪”學生動手,多訓練學生用語言解釋物理現象的能力,多讓學生接觸物理學史中人物故事,減少理論拓展的深度。
4.2 學生的學習方法
五年制幼師生以女生為主,在智力發展因素方面,女生的聽覺、聲音辨析能力、觀察事物的細節方面、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形象思維語言、表達的流暢性、清晰性等方面優于男生,空間知覺能力、對事物的整體特點把握、理解記憶和抽象記憶、邏輯思維較男生弱。非智力因素方面,女生一般情感穩定,內隱不外露,意志的堅韌性強,性格多內傾。興趣方面相對窄于男生,對人更感興趣,多半對文藝感興趣。
學生認為物理難學,晦澀難懂,理論難記,或者記住了卻不會做題,也不能解決實際生產生活問題,考試成績差,意志薄弱和學習方法不妥的學生更是過早地失去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6]。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它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內在動機論將學習動機看成是為達到學習目標作出努力程度的標志,也是智力發展的主要動力。這一理論的倡導者們認為,學習動機主要借助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過程產生。
“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有效參與的程度是物理學習的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使學生清楚意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的主人,明白只有自己親身參與發現,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習慣于自己去歸納整理,才能真正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4.3 教師的教學方法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告訴我,我會忘記;教我,我可能會記得;讓我參與其中,我才得以真正學習。”幼師生以女生為主,往往畏懼嘗試。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學生們不斷探索、不斷地嘗試。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實驗、實踐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從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物理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對于物理教師,傳授幼師生基本的物理知識、觀點和方法,利用物理知識初步解釋自然現象和生活問題,以及了解物理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敢于堅持、勇于創新的作風,發展探索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尊重規律、尊重科學的意識,為其終身發展所必需的科學世界觀打下基礎。
學生在物理學習的不同階段,通過參與科學實踐,會自然萌發出不同的情感,比如自然萬物的構成千變萬化,奇妙而和諧,學生會產生好奇心,進而想深入探究,在運用物理知識解讀自然的過程中體驗到理解自然規律的喜悅。
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盡量多樣化,盡量淡化課堂演示實驗而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突出幼師特色。教師要能揚長避短,將抽象的教學內容(比如電流、電阻等)形象化,調動幼師生的多種感官體會,增強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這樣的過程中強化了物理觀念,弱化了物理思維。形象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是幼師生的一場綜合的專業學科技能演練,采用這種形式,能積極地調動課堂氣氛和幼師生的學習興趣,表演結束后要及時總結,讓學生對表演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從而加深理解[7]。
作為物理教師,要強化物理觀念、物理科學態度與責任,弱化物理科學思維、物理實驗探究,積極引導學生轉化思維模式,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做到時時留心、處處留意。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節選[J].教育科學論壇,2017(20):3-5.
[2]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3]薛小杰.五年制幼師物理教學現狀與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8-9.
[4]張國璽.綜合理科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5]黃瑞.四問“核心素養”:從思辨走向落實[J].今日教育, 2016(12):16-19.
[6]趙欣激發中學生物理學習成就動機途徑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7]陳華.用情境式拋錨優化信息技術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5):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