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瓊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要突破已有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對幽默教學、多媒體教學、文學與歷史相結合教學、情境教學等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能夠迅速激發(fā)學生潛在學習興趣的措施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提高教師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視度。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習者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習活動是一種認識過程,但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即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習者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習不僅僅是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認知活動,它要求學習者必須全部身心的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力,激發(fā)興趣是歷史教學所不可忽視的。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拓展歷史課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高中階段,新課程改革之后的歷史教材,以專題史的形式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的編年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對于專業(yè)班的學生,不但要對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有進一步的認識,還要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歷史現(xiàn)象,分析歷史人物,暢談自己的史學認識,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激趣教學法,不但能夠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一、改變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觀念上,拋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觀,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存在,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學生來講,最好的老師是在教學中忘記自己是老師,而把自己視為朋友的那種老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注意不用強制命令的口氣與學生溝通,而是盡量以平等之心與學生對話,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并注意因勢利導,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在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氣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敞開心扉,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放棄每一次表揚學生的機會;對于沒有回答出問題的學生從不諷刺挖苦,而是給予安慰和期待。這樣,經(jīng)過真誠平等的溝通與交流,逐漸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由對老師尊重信賴而變成喜愛,又由喜愛老師而逐漸喜歡上歷史課。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歷史課上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是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的有利條件。
二、用歷史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
老師的學識、能力、性情、品德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zhì)融鑄成其人格,這是一名老師吸引學生的主要力量源泉。如果一名學識淵博、能力出眾、待人寬容平和、為人正直的教師,會對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吸引力,學生無疑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強烈起來。歷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應該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增長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改進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培養(yǎng)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學習上為學生排憂解難,生活中關心愛護學生,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德,這樣的歷史教師必將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營造情景,以情求趣
學生對于久遠的歷史難以感知,可以借助歷史圖片和影視,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景,把抽象的歷史概念變成感知的歷史現(xiàn)象,把失去的歷史再現(xiàn),從而縮短時空距離,學生思想受到啟迪。并且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大幅度減少講課時間,減輕教師的負擔,當堂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高效率地利用課堂45分鐘,多媒體教學對學生獨立性、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掌握知識,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中國現(xiàn)代史有很多記錄片,如果采用記錄片這種多媒體教學方式,很容易調(diào)動歷史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更容易直接感知觸摸歷史,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大躍進、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文革、南巡講話、尼克松訪華、新中國體育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記錄片。圖片與影視相比,往往更清晰,在教學中使用圖片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展示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美圖片,讓學生感受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四、利用學科聯(lián)系增強知識融合
歷史是時間與空間的結合。學生感覺歷史課無聊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覺得歷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這些歷史事件在何時何地發(fā)生。這種情況是由于多種因素所造成的,并非歷史課一科在短時間所能扭轉(zhuǎn)。但是,如果只是抱怨客觀存在無疑是徒勞的,不如在現(xiàn)實情況下采取多種方式來扭轉(zhuǎn)這種局面。有重點地結合政治、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是必要的,同時這也可以讓課堂有趣起來。學生往往覺得自己的各科教師互不往來,如果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關知識,他們馬上就會興趣倍增,并且刨根問底。遇到這種情況,可就勢引入相關領域并結合適合的歷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馬克思主義的產(chǎn)生》這一課的學習當中,就可用哲學上物質(zhì)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用來解釋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有關問題,事實證明能收到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地圖來學習歷史更是深受學生的歡迎。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打破教材的局限,不斷尋找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突破點,積極使用新型的教學模式,結合高中學生的個性特征及特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并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上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只是筆者在教學實踐的大海邊拾到的幾枚貝殼而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是一門教學藝術,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思考、探索、總結。
參考文獻
[1] 蔣曉玲. 淺談歷史教學中新模式教學探索[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1(6):91.
[2] 左興才.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法探究[J]. 學周刊, 2011(31):170.
[3] 樊秋麗. 淺談高中歷史課情趣教學策略[J].學周刊, 2011(8):100.
[4] 肖志英. 淺談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J]. 當代教育科學, 2001(5):51-52.
[5] 徐雙喜. 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歷史興趣[J]. 旅游縱覽, 2011(4):98+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