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信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183-02
2009年3月,我有幸隨同局直高中考察組域外學習考察,借此機會真心誠意地向所到學校探求高中階段實行新課程標準后的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探尋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教學評價的突破點,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落腳點。學習考察歸來后,在市教育局的支持和鼓勵下,朝陽三高中開始試行導學式教學法,并對教學評價等相關問題進行探索和嘗試,成果初現。
一、導學式教學法簡介
導學式教學法宏觀上包涵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兩個層面,一般稱謂“三導”和“三學”。三導既課前引導,明確目標任務引領自己求知;課上指導,點撥疑點技巧評價課堂體系;課后輔導,反饋教學信息彌補知識漏洞。它通過任課教師三個層次(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備課)的備課后,完成導學案,并在上課前一天發放給學生。三學既愛學,創設藝術情景激發興趣愛好;會學,領悟教材要義構建學科體系;學會,掌握知識技能學會合作探究。學生按照導學案的提示進行預習(自學和學習小組內的互學)一般能掌握部分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圈點出疑惑的地方,課堂上在老師指導下,分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交流預習成果,小組間互評提問答疑,然后由教師歸納概括給出必要結論,評價各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狀態,課后教師對個別學生輔導。
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踐過程
1.試行前對教師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輔導。自2009年4月1日至4月15日,我們通過系列講座包括《三高中實施導學式教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導學式教學法的思考》、《合作探究促實效,自由發展贏未來》、《如何編制使用導學案》等,使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理解課程標準的要義,進一步增強教法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緊迫感,初步理解實施導學式教學法的過程、目的和意義。
2.試行后召開各種形式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及時解決具體問題。自2009年4月15日開始,我們在高一實驗班試行導學式教學法。在四周時間內,學校教學管理人員深入實驗班聽課,了解掌握實施新教法后遇到的問題。分別召開了學生座談會、家長座談會、任課教師座談會,80%的學生歡迎新教法,50%的家長贊同,50%的任課教師感覺備課工作量大,課堂組織教學難度大,學生交流展示教師點評等環節很難把握,80%的教師認為新教法能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解決了課前預習和課上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學校在廣泛征求意見,認真研究討論后,于2009年5月8日,制發了《班級學習小組編排原則》、《實施導學式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主要環節》、《導學式教學法教師集體備課要求》、《導學式教學法示范課參考標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參考途經》。初步確立了與新教法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方法,解決了一些任課教師的疑慮。
3.試行中注重典型引路,分類指導,分步實施。自2009年5月11日開始,我們在高一年級試行新教法。利用朝陽市三高中承辦《朝陽市一般高中協議校》年度活動時機,推出兩節觀摩課請與會同仁評析。2009年5月28日我校組織召開“我與新課改同行”課改匯報會,會上有5名教師代表暢談實施新教法的體會,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共鳴。2009年6月在高一年級任課教師中開展新教法示范課研討活動,達成幾項共識:①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新教法的靈魂。②教師的課堂組織和評價是新教法的關鍵。③課堂上學生的交流展示、點評、是亮點應該堅持。④不同學科,、不同班級、不同教學風格教師應差別對待。2009年7月學校對積極主動實施新教法并取得較好效果的教師給予肯定和表彰。
4.全校合力推動新教法、完善教育管理和班級管理措施。2009年9月新學年伊始,我們三高中在高一、高二年級全部推行新教法。為了適應新教法,學校總務處為每個班級增設了兩塊學生展示板;學校學生處修改了班級考核辦法;學校教務處修改了《課堂教學評價細則》,制定了《優秀學習小組評比實施方案》、《學生學習情況評價辦法》;學校制定了《任課教師的與工作考核辦法》,修改了《教職工業務工作考核方案》。這些管理措施的修改和完善使新教法的實施有了制度保證,有了物質條件的支持,更具有操作性,使學校的管理制度和評價辦法更加貼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觸及到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具體內容。
5.新教法的階段性驗收,明確了方向,提升了持久動力。2010年4月初,我們組織部分教師到北票市三高中和市向陽學校參加學習取經解惑。2010年4月中旬,市教育局,市教師進修學院到市三高中調研,知道新教法的實施工作。市教育局領導指出:三高中實施導學式教學法,教改方向對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了教學過程的學生交流,展示、探究、合作環節,符合三高中學生學習實際,實驗成果要鞏固。市學院研訓員聽完高一、高二年級所有任課教師新教法課后,對每位講課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對學科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解惑、答疑。根據市局領導的指示和市學院業務指導,我們及時召開了新教法階段總結會,確定了以教師“課前引導、課上指導、課后輔導”為主線,達到學生“愛學、會學、學會”為目標的新教法工作思路。全校統一思想,提升動力,堅持不懈實施導學式教學法,力爭取得實效。
三、實施導學式教學法初步解決的幾個問題
1.解決了教師集體備課的問題,使教研活動取得了實效。教師必須集體備課,才能制發學案。學生每天向教師追要學案,客觀上督促了教師備課并制發學案。
2.解決了大部分學生課前預習的問題。只有課前進行自學、小組互學、找出疑惑,才有機會在課堂上交流、展示與小組互評。
3.解決了部分學生課堂上無學習興趣,或睡覺或干擾課堂教學的問題。小組之間的評比,師生互動交流,教師的及時點評,提升了學生興趣,滿足了學生展示交流的心理。學生自尊心,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學生求知欲,提升了組織性紀律性。
四、實施導學式教學法的幾點體會和思考
1.導學式教學法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是教師耐心、愛心、恒心的集中表現。
2.導學式教學法對教師的教育能力、教育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而是學生展示什么,教師評什么,學生問什么,教師解答什么。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不是教師準備的內容,甚至是教師“無法回答”的問題。
3.導學式教學法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增大,教育的物資消耗增大。導學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課前要了解學生預習情況,才能做到課上胸有成竹,教師課后及時輔導,才能體現對少數學生差異性教學原則,無疑增加老師的工作量,每節課都要有學案,對學校后勤保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校的物資消耗增多。
4.高中的教法改革需要初中教法改革的支撐。實行了新教法的市直初中學生來到三高中后,很快接受并適應了三高中的新教法。
5.從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實踐效果分析,高中文科好于高中理科,高中理科中的化學生物好于物理數學,高中文科中的語文外語政治歷史好于地理。對于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效果會更好。
6.實施導學法的基礎是科學編排班級內學習小組,前提是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及時編排下發學案,關鍵是對學生的交流展示活動放的開、收的住,靈魂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亮點是教師的評價。
7.課前引導、課上指導、課后輔導是貫穿導學式教學法的一條主線,讓學生愛學、會學、學會是導學式教學法的目的。
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雖然對學校的管理工作、對教師素質能力的要求、對學校物質條件的供給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感受到教學改革快樂的我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向成功教育的目標奮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