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平+高繼生
【摘要】通過分析師生矛盾沖突引發的成因,提出解決師生矛盾沖突的策略,以達到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目的。
【關鍵詞】師生 矛盾沖突 成因 案例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184-01
一、師生矛盾沖突引發的成因
近年來,由于師生矛盾引發的沖突事件多有發生。究竟是什么因素引發了師生矛盾沖突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1.教師和學生角色的定位模糊
師生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由于這種角色定位的模糊,師生關系往往被演繹成了一種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相互缺乏深層次的溝通和理解,缺乏情感價值的認同,學生沒有“親其師信其道”,師生矛盾沖突的發生也就成為了必然。
2.教師教育觀念的落后
個別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沒有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例如有部分老師經常訓斥、挖苦、體罰或侮辱學生人格,造成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對立,落后的教育觀念成為了引發師生矛盾的內因。
3.價值取向的或缺
由于我國考試制度的因素,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目標的把握不準,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內心世界的了解。師生關系在功利教育之下越來越被異化,導致師生關于教育價值取向的混亂,沒有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觀。
二、師生矛盾沖突解決的策略
教師與學生的矛盾沖突是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是一種常態,或者說是不可避免的。探討師生沖突,尋求化解策略,已成為教育界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1.“冷處理”讓沖突雙方的降溫
【案例一】有一位英語老師,上課時有位同學說話,她批評學生還頂嘴,氣憤不過舉手就要搧學生耳光,但“靈活”的學生“后撤了”,結果老師搧空了從講臺上跌落下來、撲倒在地,疼痛和羞辱使她嚎啕大哭,回到了辦公室找班主任,哭訴事情的經過……
當師生之間的沖突發生時,教師的情緒難免會激動、偏激,甚至周圍有些教師會“抱打不平”,興師動眾、火上澆油、推波助瀾,往往導致沖突的升級和擴大化。其實,只要我們讓問題暫時的放一放,只要“冷處理”一下,問題會變得更簡單更容易解決。給沖突老師一個臺階下,然后了解沖突學生的具體情況。上述案例經我了解:原來該學生在上課時問了同桌一道題,老師就說他在“說話”,該學生覺得自己“冤枉”,因此就引發了沖突。我是這樣和學生談話的:“問題可以下課去問,老師誤解是有道理的”“你的‘挪移大法不錯啊,竟然躲過了‘降龍十八掌!”,學生笑了……班主任用巧妙的“冷處理”方法,通過與沖突雙方的溝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對事不對人”讓沖突雙方和解
【案例二】有老師在發作業時批評一位學生道:你的作業就像“狗爬”,字如其人,罰你重抄10遍。學生在拿作業回座位時,就“操”了一聲,老師聽見了,他走下講臺就動手,結果學生也“出手了”,雙方互相扭打在一起,難解難分,全班學生嚇壞了,趕緊報告班主任,在班主任的一聲大喝中“戰斗”結束了,沖突雙方都氣喘吁吁,面色難看,尤其是當事老師氣得渾身發抖,口不能語……
班主任老師在安撫好沖突教師后,回到了教室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盯著“犯錯誤”的學生足足看了5分鐘,沒有說話,全班鴉雀無聲,發生沖突的學生原本“高昂”的頭顱慢慢的低下了,班主任老師默默地裝好了他的書包,撥通了他家長的電話,學生哭了:“老師,求求你,我媽媽有病……”……班主任終于發火了,勃然大怒雷霆四及,“罵”了整整一節課……
上述事件的發生,誰對誰錯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它已經關系著大是大非的人生態度問題,班主任老師“激烈”的處理方式,在明確的告訴犯了錯誤的同學以及全體同學,如何尊師重教、如何尊敬師長的是非標準,絕不容許任何學生打罵老師。
3.“藝術的批評”是化解師生矛盾的法寶
在處理師生沖突時,如何把握好批評學生的尺度,是教師教育藝術的直接體現。有學生這樣說:“老師,請你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聲批評我,其實你私底下告訴我就行了,我能做好的,謝謝老師”。事實證明,師生沖突多發生于批評或大聲的“斥責”時。或許老師輕輕的一句話,就能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記得上初中時,一位漂亮的英語女教師在我耳邊輕輕的一句話:“你聰明,我喜歡你,但是英語成績……”,“一句話”我的英語成績從三四十分變成了后來的七八十分,到現在我還在感激那位美麗的老師呢。老師的“悄悄話”,勝過你大聲的“批評”。所以批評學生要講藝術,要藝術的批評學生。
4.教師素質是師生矛盾沖突解決的關鍵
我們認真分析師生沖突的起因、過程和激化的許多案例,其實主因大多在于老師。因此,決定解決師生矛盾沖突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個人素質。
(1)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教師的個人修養和智慧,是化解師生沖突的保證。所以,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通過自己良好的品行、個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
(2)因材施教,功夫在課堂外。老師要通過課外時間,進行家訪、談心、交流觀察等方式,去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及社會背景;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心理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了解學生的人際關系等。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因方法不得當引起矛盾。
(3)構建和諧的班級文化。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師生沖突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調查表明:“優秀班集體”的師生沖突發生率遠遠低于其它班級。所以,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和諧、平等互助的班集體,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尊師重教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使熱愛學生成為老師的一種本能。
總之,師生矛盾沖突之所以頻繁發生,更大程度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只要我們老師以本心出發,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尊重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師生矛盾沖突一定會減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