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洋+陳躍平+章曉云+董盼鋒+卓映宏+藍佼+湯顯能+胡慶磊
【摘要】局部解剖學與外科手術學都是在適應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下,以培養優秀合格的外科醫學生為目的的實用性學科。本文通過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探索局部解剖學與外科手術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整合課程資源、優化師資教學,改進教學方式多元化方面提出建議,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有效培養學生臨床探究思維及技能操作水平,為現代醫學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局部解剖學 外科手術學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廣西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 2016C4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248-02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局部解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由淺人深的研究人體各局部組織正常組成、結構形態特點及其層次和比鄰關系,是系統解剖學基礎上的擴展與延伸,是集中性、實踐性、過渡性一體的橋梁科學。外科手術學主要介紹臨床外科手術的術前術中的基本操作規范,如消毒、切開、止血、縫合和結扎等手術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嚴格的無菌操作觀念,是基礎課程向臨床課程過渡的橋梁,是臨床外科的基礎,是體現現代醫學新進展新應用的學科。兩者之間既獨立又緊密聯系。局部解剖學是外科手術的基礎,而外科手術則是局部解剖學知識在臨床的具體應用。兩門學科都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實際教學當中,學生普遍反映教育模式單一,課程分離嚴重。表現在局部解剖學基礎解剖知識點繁雜,不利于記憶,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差。同時,現今的教學多為教師理論教學及實驗解剖相結合,然而現有社會能用于醫學解剖的尸源有限,有限的實驗解剖課程,并不能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復雜的人體構造。而對于更側重實際臨床操作的外科手術學,學生對手術器械、基本技能操作僅限于有限的書面了解及PPT課程,缺乏清晰的臨床觀念。因為缺少進入手術室的機會,實地見習也是效果一般。同時,多數的臨床帶教老師抱怨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而現有的醫療環境又讓帶教老師對學生不敢放手,甚至不敢放眼。這些都極大限制了臨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及操作能力的形成。
二、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
1.整合課程資源,優化師資教學
傳統教學中,局部解剖學多為解剖教研室老師授課,能夠系統、全面的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然而長期脫離臨床,缺少與臨床的緊密聯系,因此單純的實驗解剖中更側重于對組織的暴露及認知,對于實際外科手術操作的操作如無菌觀念的培養有所欠缺。同時在手術方式、入路的選擇及手術器械的更新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手術外科學多為臨床外科醫生執教,外科醫生由于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豐富的經驗能夠更規范標準的進行手術操作技能的講解演示。而對于局部解剖學基礎知識缺乏系統性、完整性的講解,無法有效的串聯兩門學科的知識,造成局解不聯系手術,手術不接觸人體的教學誤區。因此,整合解剖教研室及外科教研室師資力量,加強解剖老師及外科醫生的交流、溝通,將相互獨立的局部解剖學及外科手術學課程整合,實現多學科的交叉互補,充分發揮課程融合的連貫性、系統性、體系性優勢極有必要。局部解剖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無菌操作意識,按照嚴格的手術規范進行實驗解剖。外科手術學中可再次于解剖實驗中模擬手術,根據不同手術入路的選擇進行解剖學的回顧,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并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基礎理論知識向臨床實際操作的快速轉化,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臨床操作水平。
2.改進教學方式多元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理論教學結合實驗解剖,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低,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改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行之有效。隨著電子信息技術更多的應用于教學,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以其獨特的優點成為多媒體醫學教學的新寵。在局解及外科手術學當中,微課具有重點突出、形式新穎、內容具體的特點。微課實質為長約15min左右的視頻,通過鎖定清晰獨特的視野,能夠提高解剖直觀度,同時豐富教學素材,拓寬動態手術演示途徑,讓學生學習時間、方案、進度更加自由化,不受單純課程的限制。通過互聯網及多媒體教學的簡便、共享性,微課教學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途徑的同時,對于醫學數字化教材的建設,克服傳統書本的厚重不便也有獨到之處。能夠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實驗解剖對象有限、實驗示范遺漏重點、視野范圍有限及外科手術室無法實地進行外科手術學實訓等多項問題。
虛擬現實( virtual reality,VR) 技術是指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借助虛擬現實硬件及軟件資源模擬逼真的視覺、聽覺、觸覺一體化的三維虛擬場景下,用戶通過與虛擬對象接觸交流,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知和認知體驗。
VR技術可以虛擬醫學實驗及外科手術,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于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了解,規范手術操作技能,還可以預判實驗結果及手術效果。系統訓練科學探究能力及臨床操作能力,對學生科研思維的形成及臨床技能操作培養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新型的VR教學技術,不僅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技能操作的不可重復性、危險性等教學難題,一定程度上還能最大化通過人腦對事物具有的無意識和有意識感知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感受,增強記憶效果,進一步鞏固并強化知識單元,有效串聯局部解剖的基礎知識及外科手術的精準操作,實現理論知識向臨床技能的快速過渡。
目前已有學者將可視化計算機系統、3D打印等VR前期技術應用于臨床教學及外科手術指導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R技術對于提高局部解剖學及外科手術學的臨床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但因為其科學技術水平及經濟發展的限制,距離真正應用于教學仍然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三、總結
局部解剖學及外科手術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實現多學科的互補交叉,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通過合并教學,將學科間傳統上的“切人點、結合點和知識點”應用于實踐教學,學生獲得了局部解剖與外科手術相結合的較為完整的系統知識。合并教學是對局部解剖學與外科手術學的教學創新,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及技能操作水平,極大提高局部解剖學和外科手術學的教學質量。同時,也為探索新時代下如何更好的實現多學科間的互補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歐陽琳,王云貴,馬騰.局部解剖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7,04:301-302.
[2]邱氟,黃宇琨. 外科手術學新進展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24:6-7.
[3]李成,曹承亮,單增強,等.微課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7,06:456-458.
[4]王強,趙于軍,曹萍,等.微課在外科手術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2:18-19.
[5]Triantafyllou K, Lazaridis LD,Dimitriadis GD.Virtual reality simulators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training[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4,01:6-12.
[6]田林,田聰,周紅海,等. 3D打印及其輔助技術在中醫骨傷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02:120-122.
[7]呂志宇,趙義榮,俞春生,等.三維可視化技術在Chevron手術治療外翻術前規劃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7,01:94-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