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駿
蘇州市吳江區北厙中學 江蘇蘇州 215200
完美課堂引領學生有效學習
王 駿
蘇州市吳江區北厙中學 江蘇蘇州 215200
課堂是教學的第一陣地,如何把握課堂、活用課堂,讓學生通過課堂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是課堂教學之第一要務,愿教、會教,會學、樂學將在課堂這一有限空間進行整合,體現教學的智慧。
完美課堂;環節有形;元素有神;能力有根
追求完美,人之本性,追求教育的完美,更是當今教師的目標,我們強調以課堂為抓手,致力于發揮教師的個性才能,注重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建立與完美教育相適應的課堂體系,使之與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師的智慧教育、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匹配。
學校在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基礎上提出了課堂教“333”原則,即學生自主學習量控制在整個課堂的三分之一,合作學習控制在三分之一,老師單向精講量控制在三分之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我們注重完美課堂的六個環節:
1、抓重點。不面面俱到,有針對性,學生易于把握。
2、注完整。導語、復習、新授、總結、練習,通過多媒體或板書體現,脈絡清晰,條理分明。
3、求爭論。老師不滿堂灌,不自彈自唱,學生仰著頭聽,集體、個人討論參與面廣,形成共鳴,這是課堂有效最顯性環節。
4、有亮點。不墨守成規,不局限于多年不變的教法,每堂課都要有與眾不同的突破之處,同一個內容要有不同的教法。
5、拓知識。課內知識與課外結合,與學案結合,與板書結合,與多媒體結合,與錯題本結合,語文學科還要與寫作相結合。
6、多練習。通過實物展示、投影、板演、游戲、視頻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動起來,練習題型有是非、填空、選擇、改錯、辨析、問答等穿插,令人耳目一新。
“教學疲勞”是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消除或減輕教學疲勞事半功倍的關鍵在課堂,在于持之以恒堅持“學案式”課堂教學,堅持講練結合,堅持教學的針對性與基礎性,堅持讓學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堅決克服“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煉課堂關鍵元素,那就是精講多練。
“講”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老師講,另一方面是學生講。所謂老師的精講就是對學生知識的傳導、授業、解惑,精講不等于少講,不要在數量上斤斤計較,而要在質量上下功夫,老師在課堂中要做到一句千鈞,一句話往往是從十幾篇參考資料、幾晝夜思考中濃縮出來的精粹;所謂學生講,就是讓學生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為解決課堂上某個問題而相互間進行辯論,或者請學生當小老師談自己的看法,或者是由學生向老師提問等。課堂氣氛熱烈,師生教學相長。
“練”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老師練,必須嚴格做到認真工作,精選習題,做好教學的一切準備工作,練好上課時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的應變能力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就是學生的練,學生按照老師的意圖去理解、板演、答題、實驗等,學生練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必須因材施教、開發智力,必須多種形式、引人入勝。
精講多練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展現,我們嘗試情境教學、問題教學、活動教學、體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我們強調自主性,但不放任自流,注重合作學習,但不忽視思考的獨立性,提倡探究性學習,但不無度開放,倡導對話,但不遠離根本,優化課堂教學,但不忽視學生的感受,既有傳統的傳授法,又有創新的各類方法,都使課堂活起來。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我一直認為在我們學校應是高徒出名師。沒有學生的成功,哪有老師的成名,老師的成果是建立在學生的成績上,而不是按部就班,趕完教學進度,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將來能夠更加便捷有效地學習,一方面掌握知識,一方面掌握學習的過程。
事實上,當下教育生態整體趨于惡化,因為學校、教師、家長還是把掌握知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掌握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學會學習。這也難怪,當今社會,分數是學生、老師、家長的命根,如果老師作業布置少了,會有家長焦慮地抗議,長此以往,孩子則成為了做題的工具和分數的奴隸。
布魯斯·喬伊斯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說:“成功的教師不是簡單的鼓勵和說服學生的說教者,相反,他們是能夠使學生深入認識社會化的活動,并教會他們如何有效利用活動結果的促進者?!笨梢?,學習的過程比學習的結果重要得多。我們的課堂不僅僅是完成一系列課程目標,還要幫助學生提升他們作為學習者的能力,隨著學生對信息和技能的掌握,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學校內容,還有不斷增長的應對未來學習任務和設計學習過程的能力。我們還是從課堂教學認真入手,向45分鐘要質量,各個環節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研究學生,上學生需要的課。我們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文檔或錯題集,召開學法研討會、學習講座,大師進校園活動,優秀畢業生方法指南,多種形式調整學習狀態等多管齊下,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
學會學習是人一生中很有用的行為,一個人只有會學習、會思考并付諸行動,最終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而這樣的課堂也才能扎根于學生的心中,老師學生相得益彰,教育當以此為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