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興金
摘 要:自從我國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地教育部門都在緊鑼密鼓地加緊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小學教育,因其具有基礎性,更是教育改革的重點監管對象。在此情形下,小學語文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較之前的傳統教學無論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式上都有所改善,但是與預期的效果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問題,語文教學陷入無法更進一步的困境之中。所以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尋求解決困境的辦法,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新的出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困境;出路;新課程改革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分析
1.部分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
教育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一切教學工作的展開都要以學生為中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發展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以此為依據。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偏離實際或偏離小學生認知的情況,例如,在學習六年級課程《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雖然這篇文章本身的含義是要表達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以及對當時社會制度的不滿、譴責,但是在小學生的認知里,體會不到文章想要傳達的深層思想,而教師為了體現出教學的深度,忽視了小學生的感受,致使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感到枯燥,逐漸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2.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在新課改的教育要求下,部分教師雖然教學的方式有所改變,但是也只是被動地發生改變,其教育教學理念仍舊保持著傳統的舊思想,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新的教學理念倡導的是發展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學習能力等,強調的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教學中也采取了許多新穎的教學方式,然而,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教學模式并未得到徹底改變,只是表面上的功夫,教學的本質仍是教師主導下知識灌輸式教育。
3.課后作業的布置缺乏開放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除了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體現外,還有就是在教學知識鞏固環節即學生作業的安排上存在著問題。課后作業對于促進學生消化理解課堂知識,鞏固課堂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在教學上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著作業量大、內容重復、機械化嚴重等問題,這樣的安排不僅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還會產生更加消極的影響,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素質能力的提高,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大多布置的只是書面上的作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等不夠重視。作業的評價方式單一,僅以對錯來判斷學習的好壞,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量,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出路分析
1.教學內容回歸學生的實際生活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讓學生獲得學習的能力,對所學的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熟練地運用,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學內容要從實際中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利用課本教材進行教學時,盡量將教材內容用一種易于學生接受的話語講解出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對于那些教育意義不大、過于陳舊性的內容,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忽略,盡量用那些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完善教材,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與我們生活的距離,從而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愛上語文。
2.處理好師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取締教學形式化
對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要有正確的認識,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要體現出來。新課改不僅改變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行為,同樣的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地發揮學生與教師在語文學習中的創造性與主動性。學生積極學習,將被動的學習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向轉變;教師主動探索新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形式,做好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參與者。另外,教師要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形式化的教學,要實事求是、客觀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例如,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不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上,反而忽視教學內容,形式化的教學下小組合作學習可能進行得合規合范,但實際情況下,教學的意義不大,學生在此情況下學習到的知識不多,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達不到,反而浪費了教學的時間和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既要尊重學生的意愿,發揮學生的作用,又要體現出教師的專業能力,防止教學活動有形無神。
3.實現作業的開放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學生作業要具有開放性,就作業內容來說,語文的實用性非常強,語文教學中學到的知識都能夠很好地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這就決定了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要豐富開放,作業的設計當然也要具有開放性,作業的內容可以向課外延伸,充實課后練習。例如,在學習《翠鳥》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畫一幅翠鳥的形象作為課后作業等。
參考文獻:
[1]楊孝武.淺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5(13).
[2]楊麗紅.淺談當前語文教學的困境和出路[J].學周刊,2012(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