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瑩
摘 要:在教育領域發生了重大的改革,各層面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童聲合唱特有的音樂質地教學功能受到諸多方面的關注。在小學童聲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以美妙的童聲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素質水平,在學生未來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審美意識;小學;童聲合唱;教學策略
童聲合唱是一門涉及基本樂理、視聽方面、唱歌技能等方面的學科,換言之可以稱之為一門綜合性藝術。通過合理科學的合唱訓練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因此,在小學階段各學校已經開始正式的童聲合唱教學,并依靠童聲合唱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的成長,就此對童聲合唱在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策略方面進行探討。
一、童聲合唱教學審美情趣培養的重要性
在小學生的童聲合唱教學培養過程中,可以使其感悟音樂美、音律美和生命美,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到音樂學習的本質——審美性培養。同時,培養審美情趣是音樂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可以有效帶動合唱教學質量的提升,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童聲合唱學習,增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小學童聲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認知觀念的模糊
童聲合唱的年齡階段跨度較大,主要有幼兒合唱、少兒合唱和少年合唱等階段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童聲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年齡階段,充分把握了解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情況。但就目前的教學研究表明,在小學童聲合唱教學的過程中,仍舊存在著教師認知觀念模糊的問題,無法及時進行幼兒歌唱年齡階段的判斷,無法定義不同階段的學生健康、科學、合理的系統發聲訓練,不利于學生早期歌唱發聲經驗的積累。
(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童聲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引導與示范的作用,但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其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固化狀態,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忽略了學生在合唱學習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阻礙了對學生課題堂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小學童聲合唱相關教學策略
(一)視聽方式練耳
童聲合唱教學應當注重視聽練習以二聲部視聽訓練為主,教師應當及時了解學生各自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調整訓練的難度。例如,在《花開的聲音》教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層次化教學,結合生活實際中存在的聲音對學生進行訓練,在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實際視唱能力,避免向幼兒灌輸抽象的發聲理論的現象。
(二)基本樂理方面的教學
在基本樂理方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合理教學策略安排,教理論內容要結合具體的合唱曲目進行教育,使學生可以在活躍的氛圍中,更加充分地把握音樂符號與音樂術語,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樂譜的能力。比如,在進行班級合唱練習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熟知的兒歌中進行引導,利用《兩只老虎》《數鴨子》《小青蛙》等小學生喜愛的歌曲引入教學情景,減少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教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基本樂理,從而加深學生加對兒童合唱的整體協調性把握程度。
(三)發聲訓練
童聲合唱發聲訓練階段應當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區別的教育,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幼兒階段發聲訓練,應當以音準、音色等方面簡單練習;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階段應當注意各種聲音之間的詞語練習,繼續更深、更廣的聲樂領域擴展,進一步完善和鞏固學生的發音狀態。在發聲訓練中,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鼓勵,不能一味地單方面批評,不利于小學生的童聲合唱學習自信心的培養。
(四)合唱作品排練方面
在進行童聲教學過程中,其所選擇合唱的作品應當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審美性,學生對作品能夠很好地深度把握,這樣有助于整體的合唱訓練效果提升。比如,在練習《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曲時,這首歌曲有一定的難度,其聲調高低轉換、音調升降協調性必須準確,老師應當挑選在平常合唱作品排練過程中表現優異有天賦的學生,而相對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進行《小燕子》等簡單歌舞的練習。
綜上所述,應當針對小學童聲合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視聽方面、基本樂理、發聲訓練、合唱訓練等諸多方面專業化、系統化的練習。在童聲合唱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推動學生的全方面成長,輔助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與個人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清霞.對童聲合唱教學的思考[J].黃河之聲,2009(3).
[2]黃荔曼.淺談童聲合唱中聲音訓練的趣味練習[J].基礎教育研究,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