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詠
摘 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剛剛開始接觸文言文,對于其懷有濃厚的興趣,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根據課程大綱的要求,打造出適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文言文;教學方法
小學人教版教科書所選用的文言文總體而言都是短小精悍且文質兼美,而且在簡單的故事中往往含有豐富的哲理,其對于學生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小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對于其較為陌生且領悟能力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制定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在學生心理發育特點的基礎上,根據課標的要求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認為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自主學習
現在新課標提出應該以學生為主,為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前的自主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同時對于課文的內容有基本了解,這對于學生的長遠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自主默讀課文1~2遍,在讀的過程中將不認識的字、詞、句畫出來。在此基礎上學生結合課后注釋以及字典等工具嘗試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結成小組對于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初步掌握文章大概,教師在課上再進行一定的引導,這種自主學習過程與語文課程新的教學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是吻合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以鼓勵與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等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在教授人教版《兩小兒辯日》時就引入了“微課”這一新穎的教學模式,在課前錄制一定的小視頻將文章重難點都加以突出并利用微視頻將兩小兒討論的場景動漫化,讓學生結合視頻去進行知識的學習。這樣學生在上課時對于課程的場景已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文言文也不是很枯燥,這種自主學習的引入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二、熟讀課文
常言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也應該以誦讀為主,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能夠陶醉于作者所構建的場景中,而且一遍遍誦讀能夠讓學生逐漸明白文章的內涵。具體實施起來應該分為以下幾步:首先是上文所談到的自由朗讀,而在課上教師應該采取各種讀法來指導學生,如范讀、個讀、品讀。接著就要求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停頓以及語調等。對于長句以及難懂的句子,教師應該及時給予指導,這樣學生能夠把文章讀懂,讀出感情,這對于學生理解課文是很有幫助的。
三、理解內容
學生通過熟讀對于課文有了基本了解以后就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探索,首先要懂得翻譯,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能夠吃透,而僅僅翻譯是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對于重點句子含義進行品析。如,教師在講授《學弈》這一篇目的時候,對于文章的最后一句“非然也。”就要進行一定探索,作者在前面寫了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而兩個人都在學習下棋,但是其學習的效果不同,而這是因為他們的智商不同嗎?這一個“非然也。”則簡明扼要地說明了問題所在,同時留給人們自主思索的余地:到底是什么導致兩人學習效果的不同呢?這樣再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學生討論后的結果是:因為學習的專心度不夠。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引入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上課的時候在那里轉筆或者看漫畫等不專心聽課的行為,導致學習成績不好,這樣學生就能明白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問題同樣存在,從而使得他們規范自身行為,能夠獲得更為有價值的成長,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培養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習的內容能夠為我所用。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其所傳達的理念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應該培養學生“展開想象”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如《夸父追日》,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在課程主線的基礎上展開自身想象,從而使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總之,在小學階段文言文的學習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尊重教育的規律,努力達成新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切實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讀懂課文,理解文章深意,培養自身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學生就能夠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思想上的啟迪,靈魂上的升華,從而成為新世紀合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駱陽.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J].好家長,2015(37).
[2]陳延軍.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