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秀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綜合性較強的特點,所以,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尤為重要。首先介紹了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必要性,并進一步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優化策略。從而通過思維訓練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思維訓練;優化策略
一、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必要性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決定了他的發展水平,也決定了他今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高度。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我們更應該關注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提升參與度,這樣就自然而然地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只有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當中,成為課堂的主體。但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目前仍處于一個由教師滿堂灌的狀態下,課程內容大多按部就班地進行,沒有新意,所以也無法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學藝術,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尤為重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優化策略
1.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驅,要想確保教學活動具備充足的科學性、有效性,就需要語文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認清楚語文教學的本質。真正地讓學生掌握語文能力,而不是只憑成績來斷定學生的能力,辯證地認識學習語文和思維教學的內在聯系,通過學習語文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二者相輔相成。通常情況下,語文作為諸多學科的基礎,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一切有效的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盡可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常情況下,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文時,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例如《海燕》這篇文章,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海燕乘風破浪的那種堅韌與勇敢,這樣學生就能夠有效地融入具體的學習環境當中,增強自身對于課文的體驗。
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通過對學生內在潛力的挖掘,讓學生進一步養成獨立、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創造性思維并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無跡可尋的。在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學生思維千差萬別的情況,教師不要一味地否定學生,而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發散思維,這是優化思維訓練的一個良好方式。鼓勵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實現求新和求異。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不僅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項技能,需要通過千錘百煉以及認真的準備,才能夠將這些內容呈上去。備課,就是教師為課堂準備內容的一個動態過程。所以,在備課階段,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提煉,以此來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學生敢于說出不一樣觀點的勇氣。學生往往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才愿意提出更多自己的觀點。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學習中,任何方法都抵不過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意志力很薄弱,缺乏對事情的專注程度,所以,只有持續地讓學生關注某個事物,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他們才會不斷地去了解事物的奧秘。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或者是任務探究,讓學生能夠對某個事物好奇起來,這樣課堂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學生就會因為想知道答案而不斷探究,這樣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就活躍起來了。在新的課堂理念下,教師需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一個獨裁者,而是課堂當中的引導者,教師預備自己,就是要通過自我反思、自我認識以及自我評價這三方面進行。首先,要認識當下自己講課存在著哪些不足,設計與自身特點符合的教案,其次要完善課堂反思,總結自己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來預備一堂更加精彩的課程。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從學生這方面入手。在當下的時代,我們不斷追求創新,追求知識,這是一個個性化與思維交融的時代。任何學生都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這樣才能夠保證其更好地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經成為當下小學教育的重點方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良好的教學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自由地綻放。
參考文獻:
[1]李麗.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誤區及對策[J].才智,2015(5):197.
[2]鄭艷霞.教學的思維與控制:談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的強化訓練[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8):10-11.
[3]田良臣,劉電芝.表象思維訓練:提高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質量的實驗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2(10):30-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