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娣
摘 要:語文教學、班級管理,兩者間聯系緊密。語文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能讓學生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同時,其人文性也能提升學生修養,養成學生良好的品質。從這里可以看出,語文教學對于班級管理來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可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一個班級的團結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規范;班級管理
一、班級管理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1.目的相似
以人為本是管理的原則,且是小學教育中的核心教學理念、目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從根本上重視對人的教育。有的文章可讓學生對生活產生樂觀、積極的態度,而且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班級管理中同樣是為了更好地管理一些自律性差的學生,讓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養成誠信、遵守紀律的習慣。
2.相互影響
小學管理水平可直接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為小學課堂的良好班級管理可提升班級總體水平,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課堂紀律。教學質量受到學生接受教師傳播知識能力、教學課堂紀律的影響。這兩個方面會通過良好班級管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優良品德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在生活中去體驗語文教學的素養。
二、班級管理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的意義
1.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內容還是比較輕松的,在課堂中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學生喜愛、有興趣的小活動,加強學生交流,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增進了解及認識,提升課堂活躍度。在組織活動中,需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鍛煉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也能讓教學方法顯得更多元、有趣,讓學生不會再認為上課是一件無聊的事。
2.豐富學生情感
有教育家曾說教學如果觸碰了學生情感以及意志的領域,就可以發揮出其極高、有效的作用。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被感染,如果有情感世界參與到其中,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會更加豐富而具體。小學語文的課文中,有很多都是挑選出的佳作,語言容易理解且具有想象力、感染力,可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世界。
3.促使學生向上、健康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不單是朗讀、背誦課文,也不單單只有寫作,最重要的是實踐交流、合作,語文教師如果可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可以充分了解學生需求、思想情感。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而小學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有效結合,可更好地促使學生健康、向上發展
三、班級管理、小學語文有效結合法
1.分組法教學
學習的目的不單單只是對某類基礎知識了解、學習,而是希望通過這類基礎知識學習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最后有利于學生拓展其知識面以及視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并且在學習中更創新、靈活。所以為了鍛煉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分組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教師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小組代表發言,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學生學習拓展思維并學會思考,提升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的熱情、積極性,也可有效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技巧及能力。
2.融入故事教學
在課堂中,用小故事的方式學生可以感覺到其中的道理。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先把學生根據學號或是座位排列,讓學生依次開展小故事的比賽。在這些小故事中,學生可以增加知識,體會經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小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堅持”二字,做事時要“不拋棄、不放棄”;這類故事還有很多,在教學中更是要聯系實際,用小故事中的大涵義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從故事中學習到做人的本質。
3.培養團隊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來意識到班集體是一個大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通過這種思想的滲透學生明白到底什么是一個真正的班集體。例如,有一個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意外受傷了,在家要進行一個月的休養。而在語文課中,教師在課堂上建議,每一個學生給這個同學寫一封鼓勵信,激勵這位學生走出疾病的陰影,并且讓學生輪流去幫助他學習,讓他可以跟得上課程進度,也讓學生慢慢意識到一個班就是一個家,是一個集體,在這個班級里,無論是誰遇到了困難,所有的學生都會伸出手來幫助他。
4.開展多元活動
在教學中,我們還需要嘗試著融入多元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可以學會為人處世。例如,開展知識競賽,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漢字書寫、成語接龍等比賽。這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同時,對小學生行為習慣以及良好班風的培養都有很多好處。這些活動能讓學生更明確自己的定位,讓情感變得豐富,讓大家更了解對方、相互幫助。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需要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堅持,讓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中,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創建良好的班集體。
參考文獻:
[1]吳彥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規范班級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5(24):60.
[2]劉榮.管理教學相輔相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J].學周刊,20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