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梅
摘 要: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其自身智力還未成熟,對事物的判斷性薄弱、基礎觀念還未得到塑造,如果不加以引導,極易讓學生引發心理問題。因此在小學教育的啟蒙階段,運用何種有效手段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創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當前班主任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希望能為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主任工作;滲透策略
在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標對德育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必須將班級管理、教師與心理輔導的多重角色融為一體,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新課標的引領下,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協調各方教育力量,培育良好的班集體,從而幫助小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一、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就是活潑、好動,他們的心理壓力日漸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超出健康標準,因此必須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小學生的心智還未成熟,他們需要一個可以依賴的朋友,給予精神力量的支持,而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教育的引導者,應承擔起疏導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當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者。此外,班級不僅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還是學生生活的班集體,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人,與學生溝通的機會要比授課教師多,教學條件充足,有利于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家庭與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日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1]。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策略
1.發揮心理健康課的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線,因此在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條件下,要想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班主任必須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首位,組織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分析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主動改正,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例如班主任可利用心理健康課,組織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讓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學生,在課后到辦公室找教師談心。在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咨詢時,班主任必須利用親切的語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疑難困惑,給予學生心理安慰,并從學生的實際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一些解決疑難困難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班主任產生親近感與信任感,還可以讓學生獲得鼓勵與安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2.營造和諧的班集體氣氛,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環境
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取決于他們的生活、學習環境,因此要想實現高效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營造和諧的班集體氣氛,實現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為緩解學生由于緊張的學習而出現焦躁和緊張的不良情緒、心境,班主任可通過文體活動,組織學生觀賞影片、舉辦歌手比賽與開展辯論會,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在活動后產生自豪感:我們班真有意思!別的班就沒有我們班好!此外,學校還需發揮黑板報、校園廣播、學習園地的作用,宣傳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到校園各個角落,讓學生感到溫馨、親切,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3.把握時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最好時機就是對學生的教育產生最佳效果的時期,這種時機大部分都存在于生活、學習的某一個特殊的瞬間,因此班主任作為一名引導者與執行者,必須善于把握教育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3]。例如在新學期開始之時,是學生與教師相處的一個新階段,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班主任應抓住這個教育的好時機,結合假期里的所見所聞、真人事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理念。此外,在考試前后,學生極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因此班主任需要結合考試的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他們進行心理開導,端正他們的心理。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營造和諧的班集體氣氛,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環境。此外,為了發揮心理健康課的作用,班主任還需把握時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改換.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5):43.
[2]季明榮.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學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30):36.
[3]張團婭.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新校園(學習版),2013(2):211.